与火爆股市伴生的是各种上市公司传闻满天飞。虽说是传闻,但里面还真有不少是属于“内幕消息”式的独家猛料,打开一些上市公司的走势图,一路上扬的股价证明了其中的含金量。当然,传闻大多还是不可信,估计这些传闻是别有用心的市场人士所为。
在传闻泛滥年代,指望投资者具备一双火眼金睛去辨别真假比较困难,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监管层要加强对内幕信息的监管。
在各种传闻中,券商借壳上市的传闻比较盛行,因券商去年的日子过得红火,所以这类传闻的市场关注度也极高。要知道这类传闻现在传得有多悬乎,先试举几例:
案例一:“一女侍三夫”
西南某省省政府表示要扶持当地大企业整体上市,其中有一家为信托公司。在此消息公布前后,市场至少传闻有三家当地上市公司是这家信托公司借壳上市的目标公司,在传闻刺激下,这三家公司股价均有程度不一的上涨,而在传闻越传越真之际,上市公司选择了沉默。近日,其中一家公司发布澄清公告,称就借壳上市一事咨询过大股东,大股东答复未有借壳该公司上市的方案和计划。虽然这家公司进行了澄清,但公司股价依然不依不饶地上涨,所以至于传闻是否属实还有待观察。
与此有曲异同工之妙的是有关上海某券商欲借壳上市的传闻,先是传出要借上海梅林的壳,最近风向突变,市场上又传闻这家券商要借上海金陵的壳。无论是否借壳,总之这两只股票的市场表现十分抢眼,不知道这是否与传闻有直接关联。
案例二:“一主二仆”
市场上有不少股票,已经和多个热点题材发生了亲密接触,只要市场上有什么热门概念,就会有相关的传闻发生在他们身上。
近期就有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有一家上市公司,先是传闻有券商欲借壳上市,在此消息刺激下,该公司股价大涨,不久,公司出面澄清说传闻并不属实,公司并未和券商就借壳一事有过实质性接触。市场本以为此事就此停息,不料,在一些信托公司借壳上市的背景下,前几日,市场又传出有信托公司想借壳该公司,这又导致该公司股票不正常波动。
像这样“一主二仆”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来源广,能及时知道市场针对其的传闻并及时予以澄清,传闻对市场的危害还比较小,如果上市公司信息来源闭塞,这些源源不断的传闻还真是让这些上市公司疲于应付,传闻就成为了一些市场投机者影响股价的有效工具。
案例三:“真假李逵”
在上市公司澄清传闻中据说还有贼喊捉贼的,一种表现是在上市公司“小非”或“大非”解禁之前,上市公司的股东向市场放出消息说该公司将有重大重组等题材,在股价上涨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对传闻保持沉默,等到非流通股东套现了,公司忙出面澄清传言并不属实,而这时,非流通股东已经获利丰厚。
查找上市公司传闻的最初来源:一些是来自内幕消息人士;二是庄家有意放出的消息。此外,市场还有一类信息更是真假难辨,那就是假借正规研究机构之名出具研究报告借助网络传播。
不久前,网上曾流传一份所谓中金公司看空后市的策略研究报告,该份报告的广泛传播影响到当时整个大盘走势,由于中金当时给其客户出具的策略报告依旧看多,导致一些市场人士指责中金公司“对外看空,对内做多”的做法极其不道德、用心险恶。后来,中金公司对此进行了澄清,指出在网络上流传的研究报告并不是出自自家之手。
最近又冒出有人借券商研究所之名发布研究报告,对外推介某上市公司股票之事,好在这个假李逵很快就现出了原形。
小道消息年年有,今天特别多。
(责任编辑:郭玉明)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