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喆
    有消息称,医改具体方案将于今年6月出台,而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已经开始起步。根据“广覆盖、低水平”建设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原则,政府将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
    基层卫生消费将提高
    显然,随着新型基层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由“看病难、看病贵”引发的抑制需求将持续释放,基础用药的需求将会获得较高的增长空间。
    业内专家分析,根据2010年实现新型医疗体系基本覆盖农村居民这一目标,未来4年,按人均新增50元的药品消费计算,全国9亿农民,将新增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而这一增量将主要集中在普药领域。
    与此同时,政府将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和提高农村卫生消费水平。政府有关部门承诺,每年将投入300-350亿元到农村,另外投入相同的资金到社区。
    银河证券行业分析师刘彦明指出,从人均卫生费用看,2004年城市为1261元,农村为301元,二者之比为4.2:1。假如农村人口分别用5年、10年、15年达到城市人均卫生费用2004年的水平,农村人均卫生费用年均增长33%、15%和10%。市场增量相当可观。
    刘彦明以此增速测算,2007年到2009年,农村卫生费用增量投入将分别达到1000亿元,800亿元和500亿元。由于农村药品所占的比重更大,未来3年如果提供年均300亿元以上的药品市场增量,将占到目前市场销售额的15%以上。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行业分析师孙雅娜认为,在药品安全和药品使用成本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普药行业和医药流通行业受医改政策的利好影响会逐步显现。对于大型基础制药企业而言,其产品价格在多年来的市场和政策调整后,已经没有再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医药流通业目前也正在加速市场整合,“它们将在中国农村和社区医疗的建设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国泰君安孙亮也指出,医改后,国家将日益重视基础用药的供应。他认为,基础药品的价格不会再进一步大幅下降,今年中期的抗生素价格调整中,青霉素的价格已经开始上调,国家鼓励基础药品企业的政策取向也非常明显。
    流通环节将压缩
    医改的一个趋势是压缩流通环节。在传统的药品产业链中,流通环节的加价是导致药价虚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管理部门可能通过严格执行行业标准,淘汰一批规模小的流通企业(包括个体户)。
    业内专家表示,流通环节的扁平化对大型医药分销企业是利好。规模大的流通企业,将成为分销领域的主渠道。今后无论是社区医院还是新农村医疗,都需要由大的流通企业进行配送服务,这也便于监管。
    此外,“以药养医”局面的逐步改变,医药流通行业的话语权也会随之提升。
    兴业证券王唏指出,分销网络的规模对流通企业的意义重大,规模大的企业在流通环节的议价能力会增强,而且大的流通企业过去都是地方的医药二级站,在医改条件下,政府挑选配送企业,它们会更有优势。他还认为,网络的价值还体现在信息加工方面,流通企业未来将通过信息加工获得增值服务。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