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透露出这样的政策信息:国家将在七大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国资委也依此明确了今后若干年内中央企业产业调整的路线图。
一项没有预兆的产业政策突然出台,对并没有充分市场化的垄断行业再度实施了重度保护。这,无疑给近几年期望在国有垄断领域寻找突破的我国民营资本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近几年,一些产业政策出台不断遭到市场诟病,比如汽车产业政策,颁布之时已与市场发展现状严重脱节。很多政策都是突然颁布,充满随意性,导致市场主体与资本投向无所适从。对全靠自有资金进行项目投资的民营资本来说,这样的政策环境显然有失公允。
这次政策调整涉及的范围包括三大领域: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其他行业和领域。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国有资本将保持独资或绝对控股;在基础性和支柱产业,国家将通过这一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在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行业,国家将通过一些影响较大的行业领先企业保持控股。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是,一项政策的出台,必然导致金融资本投向的改变。在过去数年间,随着一些产业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国有金融资本的投向也在多元化。这次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未来金融资本的投入走向。某些行业经此次调控,对已深入其中的民营来说,未来的融资难度有可能增加。一些需要金融资本支持的民营投资项目,有可能会因资本追加的匮乏而不得不以投资失败而告终。
此次调制政策的出台说明,中国仍然是一个政策导向型市场。所以,民营企业的决策者在确定向一些重要领域投资时,切不可漠视未来的政策走向。
事件
为春运火车票不涨价喝彩之后
从今年起,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铁路因此需要多承担近3亿元的成本。春运火车票上浮制度自2002年开始执行,铁道部当初的理由是遵循“市场规律”,认为只要涨价就能减少客流。
社会观点
公共物品要为公共服务
这一作为恢复了公共物品要为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把社会效益摆在了经济效益前面,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票价浮动几年来,除了铁道部多收了许多银子外,谁都没有从涨价中得到好处。
只是纠正错误
春运火车票不涨价只是纠正错误,回归正常,并不是铁道部对民众的恩惠。所谓“要多承担3亿元成本”的说法也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今年开始不要这3亿元的不义之财了,那么,这么多年是否拿了若干亿不该拿的钱呢?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为垄断企业做表率
我国的垄断企业还有不少,如石油、电力、通讯,等等;有不少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借口,从消费者那里攫取超额利润。希望它们能够以此为契机,反思自己应该如何定位?
本刊观点
春节坐火车回家不用多掏钱了,这对于老百姓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但细观来,无论是五年前决定浮动还是五年后停止浮动,都由“铁老大”自己说了算,压根儿就没有消费者什么事,和市场也没什么关系。这件事表面看似进步,其实垄断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事件
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执行9.5%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是自2006年6月以来央行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社会观点
目的在于缓解流动性过剩
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国际收支 顺差导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而流动性过剩又必然带来货币供应 放量、信贷规模扩张的不利后果。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如加息
此前已连续上调多次,但流动性过剩并没有明显缓解,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仅加重了银行压力,加息则增加贷款者负担,从实际效果上看,加息的效果应更明显一些。
股市的一次预警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股市来说也是一次预警,股指经过一番疯狂的炒作之后节节攀升,市场已明显表现出一定泡沫,尤其像工行这样的所谓大蓝筹股,泡沫更是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我们有必要把它当成是一次善意的提醒。
本刊观点
新年伊始,央行即出台上调准备金率这一紧缩政策,就时机而言,这是一个前置性政策,可以预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仍将是今年央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货币政策毕竟是总量政策,要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直观成果还需假以时日。
事件
近20个月,国内油价首次下调
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的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1月14日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将航空煤油价格每吨下调90元。这是自2005年5月以来,中国油价首次下调。2006年下半年至今,国际油价回落的半年多时间,中国油价下调终于姗姗来迟。
社会观点
降价幅度太小
油价下调无疑是顺应民意之举,但降价的幅度太小,和涨价不成正比,不知道降价和涨价的依据是什么?
应尽快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
2006年年底,中国全面开放成品油市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一朝不出,那些技术性上调或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做法便只能停留在“权宜之计”的层面,调控方也无法完成由“被动”到“主动”的漂亮转身。
中国油价,中国现象
尽管外在环境对于油价争议颇大,但不管油价多高,石油的刚性消费难以下降,这就使得石油企业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石油行业急需市场化,但面对国际油价惨跌态势,又有学者从国家能源安全与技术革新的角度,提出中国油价应溢出市场轨道之外,自行其是。
本刊观点
半年了,大家都在问“为什么跟涨不跟跌”,看着国际油价一降再降,国内价格依旧岿然不动。现在降了,甭管降多少,至少是一个姿态的表现。而比降价更重要的是一个清晰透明的市场化油价机制的形成,这是建立并完善石油市场机制的基础和必需。
(责任编辑:悲风)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