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海“两会 ”已经闭幕,但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从社保案件,到强政府模式,再到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才刚刚拉开了大幕。
上海特有的强政府发展模式,一直被认为是上海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之一。
上海“服务业”短腿的问题、国资改制中的政府越界问题,以及社保案后如何从体制机制上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都是上海这一轮反思需要解决的问题。(反思“上海模式”之一:“有形之手”边界何在详见本报2007年1月31日5版)
“上海一直说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没有看到这方面有什么实质性进展。我们外资银行之所以落地上海,就希望市委、市府能在这方面多做工作。”在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上,一名政协委员在小组发言时直言。
他的发言引来了委员们阵阵低声窃语,这一席发言击中了上海市的软肋——国际金融中心的口号已经喊了十多年,但是,和伦敦、纽约等真正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并没有缩小。
上海市银监局一位人士在写给市政府的年度总结报告中,只能这样写到:“一个由证券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等构成的较为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事实上,国际金融中心仅仅是上海所面临的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一个方面——2006年,上海在国民生产总值取得超乎意料的12%增幅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仅为50.6%。而这50.6%还是在统计口径调整的情况下达到的。
在今年的上海市“两会”上,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唯一参加的一个政协专题讨论会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如果不在未来发展的战略和模式上体现国家利益,上海就没有立足之地。”韩正在会上表示。
“上海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制造业过重,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力是个老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强调,但一直没能解决。中央所指的‘短板’,‘服务全国’不力,也是这个问题,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上海一位决策咨询专家说。
投资增幅下降背后
在《上海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谈到2007年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条就是——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十分迫切。
长期以来,上海依靠投资拉动大工业,大基础设施项目,带动GDP的增长,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连续14年经济两位数以上增长。
但是,过度依赖投资,依赖大工业大项目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备受争议。尤其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就提出上海“要改变服务业短板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上海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并没有那么突出——2006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经占GDP的50%以上,2006年全年,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 增幅为10.8%,增幅同比回落4个百分点,低于GDP增长。
后面一个数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奇迹:和我国的其他五大城市比较,北京20.7%、天津25.9%、重庆25.1%、广州13.4%,上海投资增幅远远低于其他四个城市。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前述决策咨询专家分析说。
事实上,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50%以上,是统计口径调整的结果。房地产业从前几年的第二产业被调整为第三产业,而房地产增加值,在占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月份达到12.95%,低的时候也有10.71%。
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落后于GDP增幅,其中有着很重要的偶然性因素:2006年股市出现了5年来绝无仅有的大牛市 ,带动经济全面上涨。
“历史上股市对经济增长带动力最高为1.5个百分点,2006年应该更为强劲。”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所做的一份上海经济分析报告中指出。
另一组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截至2006年12月18日,上交所拥有840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61662亿元,比上年增加160%,相当于全年GDP的33%。”
“如果没有股市大牛,上海的GDP能否超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是个很大的疑问。”上述专家表示。
在2006年投资增幅趋缓的情况下,消费也异军突起,拉动了上海GDP高速增长。但是2006年消费指数抬升同样和股市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消费是否就此回暖还不能太乐观。
“上海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解决,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面一系列中央的要求,都难以完成。”上述决策咨询专家表示。
六大产业带出降耗难题
在中央下达给上海的硬指标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万元GDP降耗指标。
2006年年初,上海制定的万元GDP能耗下降4.4%的指标基本完成,不过,按照中央的要求,“十一五”期间,上海的万元GDP能耗总共要下降20%。
“第一年上海花了很大力气才完成任务,但是越往后,这个指标完成的难度越大。”上述专家表示。
2006年初,上海就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决定》,加强领导对全市800多家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管,确定了42个节能技改项目,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企业640多家。
“2006年是万元GDP降耗的第一年,上海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把‘两高一低’企业都关了,但是再要降,难度就很高,宝钢、石化都是能耗大户,能关吗?”上述专家表示。
上海之所以酿成此难题,原因还是经济结构。在“十五”期间,上海确定了6大重点支柱产业——石油精细化工、钢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成套设备和汽车。这些都是在“十五”期间确保GDP高速前进的强力推动器。但这6个产业,个个都是能耗大户。石化,高耗水高耗电;钢材,绝对的耗电大户;成套设备和汽车,大量占用土地。
关停并转这六大产业,对上海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来自这六大产业,而且,2006年的GDP能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也有这六大产业的功劳。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汽车等产业回暖,汽车行业利润增长30.2%,成套设备增长高达41.8%,电子信息也有30.2%的增长。
“上海前两年二三产并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轮子走路,但实际上,还是先进制造业见效快,但是现在就造成了万元GDP降耗的难题,2007年要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2%,任务更重。”上述专家说。
【编辑推荐相关新闻】 贯彻宏观调控 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
(责任编辑:胡立善)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