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表示,随着新股发行节奏的加快,上市公司“打新股”的热度恐怕难以降温,还会有上市公司资金不断进入一级市场。
这种“打新股”的热度实在令人担忧。有业内人士提醒,“上市公司炒股和‘打新股’,构成当前股市的隐患。
如果上市公司都成为金融投资高手,这样纵然全是绩优股,也会是个混乱的市场。”这种现象若长期存在,在亢奋二级市场的同时,也可能使中国股市的“黄金 10年”,变成“泡沫3年”或“泡沫5年”。
因为随着“打新”资金数目的增多,中签率越来越低,自然只有提高新股上市价才能保证收益率,无形中会不断提升新股的市盈率 ,进而抬高整个市场的市盈率,增加市场的泡沫程度。
再者上市公司若一味炒股,忽视实业经营,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得不到实业扩张的支撑,很可能造成整个股市泡沫化。
毕竟,在股市火爆之时,以股票投资获取收益,远比实业投资容易得多。上市公司一边通过IPO或再融资从股市融得资金,一边又将部分闲置资金源源不断投入股市。虽说上市公司从股市募集的资金有其特定用途,用于收购重组或用于公司项目发展等领域,是不能随便动用资金来炒股的,但由于股市投资的诱人收益,不排除上市公司为利益所诱惑而不守本分,改变募集资金的投资计划,违规投入股市。
即便不是同一笔资金,这种“取之于股市又投之于股市”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热钱循环。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前不久也提醒过,资本市场是虚拟经济,它本身不能创造财富,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使投资者获得实实在在的财富,而不是“只赚指数不赚钱”。
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市场才具备普涨的基础。换言之,若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打新股”,看似业绩提高,实际是在“沙滩上盖大楼”,“地基”不稳。“打新股”的上市公司或许不会遭受损失,但损失终究会留给证券市场“埋单”。
也有业内人士提醒称,打新股的资金迟早有一天会被套,作为公众公司的上市公司,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必然会将风险扩大化,最终可能影响到每一个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