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7年,在本报报道的视野之内,两件事情耐人寻味。
在西南,矿产资源丰富的重庆,中央国资委属下的中铝集团,其80万吨的氧化铝项目正如火如荼,而当地的民营企业博赛矿业集团却远走南美圭亚那,以60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当地的铝矾土资源。
而在中部省份湖南,原先并不起眼的株洲冶炼厂已经发展成湖南有色集团,这家隶属于当地国资委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钨材料生产商。成就其今天地位的,是2004年以来它在本省、周边省份乃至全国的10多起同业重组、并购。随之而来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占据全球80%钨需求的中国,首次获得了全球钨材的定价主导权。
如果这样的案例还仅仅是产业层面,那么在资本市场,中央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的力量也空前强大起来。譬如中粮集团,在已经拥有中粮国际(0506.HK)、中粮地产(000031.SZ)等5家上市公司的基础上,其最新动作是,将其属下的生化能源资产分拆为中粮控股在港上市,而其集团内的地产资产也有计划实现整体上市。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譬如中石化对旗下上市公司的私有化,譬如中铝对全国同类公司的资产整合……而这样的案例,基本遵循着同一个模式:中央、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在所属的产业、地域展开大规模的并购、整合,进而以整体上市的方式投身资本市场,拥有多个主业板块的企业形成多个上市旗舰谱系,最终,母公司与旗舰公司之间形成投资控股关系,而上文所提及的大型国有企业,则无一例外地形成了“产业+资本”的企业财团。
这样的趋势让我们看到了摩根财团的影子。而在当下的中国,正是形成类似财团的最佳时机。
自2003年中央成立国资委至今,189家中央企业已经同类合并为159家,而最近三年的目标是减少至100家左右;针对国有企业管理 层的股权激励 政策也已经出台,国企高管再无重蹈褚时健覆辙的担忧;股权分置 改革之后,整体上市迎来最佳契机,融资与改制可以双轨并进;而国资领域力倡竞争力和控制力,国家所确定的军工、石油石化、电网电力等7大战略性领域,让国有企业有了充分的资源整合依据。
政策、产业、资本、机制诸事皆强,一个财团式的国有企业群体呼之欲出。(王玉德)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