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等就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答记者问。
我的同事提问:“请问田部长,您刚才讲到今年有490多万大学生毕业,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田成平回答时,承认大学生就业确实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但他并不同意“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国家为毕业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也是不争的事实。按田成平所说,当年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左右。按这一比例,去年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再加上今年的毕业大学生总数,求职人数大约在600万人左右。
30%的毕业生离校时没有找到工作,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如通俗地理解,这30%的学生是失业的,他们要么在一些城市漂着,要么在家待着。总之,他们没有收入,依靠父母或家庭养活。我不止一次接到朋友的电话,希望能帮忙给孩子找份工作。
关于就业率,高校统计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过去的有正式接收单位,到现在的灵活就业、弹性就业——有地方挣钱就算就业了。很可惜,就业率一旦和高校招生宣传挂钩,兑水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媒体的报道说,本科毕业生的薪水要求一降再降,已经降到千元以下了,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无业。
我们没有理由把找不到工作完全归咎于学生,我也不赞成扩招导致就业难的论断。就业难,从大的方面说,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有关,也就是国家是否提供了相应多的工作岗位;从小处说和毕业生素质和观念有关,也就是说,大学4年,你是否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机会。
上大学,是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希望;毕业后学有所用,更是国家应该考虑的问题。教育,可以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但是,这个转化需要学生和家庭认识到风险,风险是什么,不是你完成了教育(我指的是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才”,从而得到好的工作和报酬。接受高等教育,需要投资,而投资是有风险的,也就是说,你毕业时就会面临失业。但是,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也让公众明白,不接受高等教育,你也能获得成功,但这种成功可能概率很小。从长远利益来说,你应该尽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承认“毕业即失业”,并不是一个困难的事,也不是洪水猛兽,承认了就会引起社会的恐慌。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保持一定的失业率,可以保证竞争,让有工作的人感觉到危机。但这种失业率不能太高,太高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几年前,我的一个同事写了一篇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访谈,我当时当编辑,把其中的一句话做成了标题——“大学毕业生是普通劳动者”。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是什么,当然是普通劳动者。20年前,考上大学就是国家干部,不仅意味着有工作,还意味着基本上能让一家人脱贫。现在,人们应当接受一个现实,毕业了,意味着你需要去找工作,但是不是能找到工作,那就不一定了。
这是一个矛盾。矛盾的解决需要时间和措施。但前提是,我们应该承认现实。只有承认现实,家长和学生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