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这几年,水电气等公共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成为有关部门的一个“习惯”,给百姓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新的负担。几分几毛的涨价看似不起眼,对于生计已在贫困线上徘徊的家庭而言,这增加的一点点开支,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根稻草”,让一个孩子失学,让一个病人不医。
合理的价格上涨,通情达理的中国百姓往往都是能接受的,而综观当下涨得比较快的几种价格,多是不那么合理的。比如电力行业,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消费品,应该遵循微利原则才是,但电力行业的暴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个抄表工年入10万元。其成本控制做得如何,可见一斑。
这一怪现象,《中国经济周刊》日前刊发的一篇文章将其概括为“政府定价,企业赚钱,百姓埋单”。一语道破公共产品价格上涨的“天机”:政府定价机制出了问题,政府责任没有到位。
之前,各界一直在呼吁:要破除垄断,尤其要率先破除关乎民生的垄断。现在看来,垄断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垄断固然是有力量的,它可以左右政府有关部门,影响决策和政策,至于变听证会为“涨价会”,搞掂一次涨价,或许只是“小儿科”。当然,若只有垄断行业企业的一厢情愿,政府如能“刀枪不入”,垄断行业企业恐怕也难以屡屡得逞。比破除垄断更迫切的,是拆断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勾连,让政府定价不是(甚至完全不该)着眼于“企业赚钱”,而是要着眼于“百姓受益”。
公共产品如何供给?公共事业怎么发展?最核心的是公共产品谁掏腰包?政府的责任还要更为宽广。归根到底,就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共产品事业发展机制。这应该成为政府追求的理想。
在这方面,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让百姓享受尽可能低价的公共产品;一是要尽可能少地用财政补贴相关公共产品企业。必须明确,公用事业都是利润比较低微的行业,它要进入千家万户,让所有的普通百姓都用得起,就不能走高价路线,也不能以“成本决定价格”来随意要求涨价。所以,如果没有束缚,企业(尤其是垄断行业企业)可能就不会管那么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一有借口,就想涨价。那么,束缚是什么?是规则、是法律。从当前情况看,应有规则的缺失和既有规则的漏洞都在加重着问题的解决难度,比如,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成本监管,这个本来没有什么难度,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却让有关部门感到相当为难。所以一再成为有关企业涨价的借口。
有关部门无法掌握其必须掌握的公共产品的成本,这听起来是可笑的。或者,还有一种假设,就是有关部门虽然掌握,却在民众面前假装“不知道”,或者“故意不告诉”。这就牵涉到透明和知情权的问题。我们当然不希望“假设”成立,对于民众而言,其最起码的权利是,请政府加强监督并公布企业的真实成本。同样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成本”需要,也并不构成必然涨价的结果。不要忘记,公共产品涨价还有另外一种承担方式:财政补贴。这个方式,中国百姓还甚少享用。
我们不能仅用百姓的可承受能力来判断水电气能否再上涨。如前所述,对这个家庭是可以承受的,却可能压垮另外一个家庭。
不妨设想,如果规定公共产品上涨价格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由财政负担,把涨价是民众与企业的博弈变为是政府与企业的博弈,那么,一些公共领域的涨价还会那么“欢快”吗?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