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来的外汇流入速度远远高于M1、M2的增速,多余的外汇到底流到哪里了?如今至少部分得到了解答——
中行日前发布年报,年报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与中国人民银行叙做的未到期货币掉期交易的名义本金为415亿美元(2005年42亿美元)。
掉期!又见掉期!
货币掉期又称货币互换,央行以美元(或其他外汇)从银行手中按照一个远期价格买入人民币,一定期限后再以同样价格卖出人民币,买回美元,并相应收取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补偿。通过这个办法,央行可以锁定流动性,削减外汇储备,银行也增加了手中可用外汇。
货币掉期从“入选”央行政策工具起就备受关注。2005年11月25日,外电披露,央行首次与10家国内银行进行了60亿美元的一年期货币掉期操作。此后,虽然市场都知道货币掉期肯定还在做,但时点和规模就不得而知了。
此次中行年报爆出“猛料”: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与中国人民银行做的未到期货币掉期交易的名义本金为415亿美元,期限则包括一年和三年。
按照中行公告,2005年掉期规模为42亿美元,占11月央行掉期总量的70%;但如果2005年中行还有过掉期,则42亿美元不全是11月的,这一比例将减少,但还应超过2/3。以70%的比例计算,央行去年进行了593亿美元货币掉期;以2/3的比例计算,则掉期总量为623亿美元。
央行对升值的预期“偏低”
央行一直讳莫如深,但实际上,货币掉期是被各国央行广泛运用的工具。专家表示,央行之所以不愿公布货币掉期的信息,主要是担心交易价格透露央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2005年底的那笔货币掉期交易价格为7.85,而2006年11月24日到期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7.8506,与央行的交易价格十分吻合。这相当于人民币一年内升值2.9%,市场对于去年升值3%左右的预期主要由此而来。
虽然看不到最终交易价格,但中行在年报中随后指出,中行在这415亿美元的交易中是亏损的,由于大多未到期,应该算作浮亏。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超过了央行和中行的预期;或者说,交易价格高于后来市场上的真实价格。中行不得不在到期时支付高出市场的价格买回人民币。
中行年报称:2006年掉期合同之即期交易的估值损失为67.30亿元,远期交易的估值收益为22.22亿元,二者相抵,为估值净损失45.08亿元,因此,2006年中行“净交易收入”比前一年大幅下降。市场猜测,中行大概正是为了解释收入下降才不得不公布掉期内幕。
揭开外汇“失踪”谜底
专家认为,这一消息的一个重大意义在于揭开了货币增长的谜题,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一年多以来的外汇流入速度远远高于M1、M2的增速,多余的外汇到底流到哪里了?这次至少部分得到了解答,货币掉期分流了一部分新增外汇储备。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从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M1同比增幅一直保持10%-15%,下半年增幅在15%-17%左右;M2同比增长约14%-19%,去年下半年降至15%-17%。而同期外汇储备增长十分迅速,去年增长2400多亿美元,增幅28.6%。外汇流入速度远远快于货币增长速度。
从绝对量上看,去年外汇储备增加2400多亿美元,M2增长4.2万亿元。如果按照货币乘数为4.23计算,外汇储备输入货币8.1万亿元,剔除央行通过央票发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回笼的1.2万亿元资金,还有2.7万亿元资金剩下,即8.1-4.2-1.2。
经济增长的正常需求不可能吸收2.7万亿元资金,专家计算,最多吸收8000-9000亿元。那么,其余的1.8万亿元货币哪里去了?现在看来,货币掉期吸纳了其中一部分资金,对流动性紧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仅从中行所作的415亿美元货币掉期来看,中行上缴央行32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央行上调两次存款准备金的收缩力度。
作者:王栋琳 中国证券报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