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瑞士:百年表业如何占据市场制高点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赵剑英

  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被评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排名从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一位。这份报告在阐述瑞士何以获得此项殊荣的原因时强调说,除稳健的机构环境和优秀的基础设施等硬件外,瑞士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功不可没。

  为了探寻瑞士研发创新的奥秘,了解成功的经验,本报驻日内瓦记者近日深入采访了位于瑞士西部“表谷”比尔的“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以及相关著名企业,力图从一个侧面对瑞士钟表业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研发创新、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现状,以及瑞士钟表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一介绍,以期对我国企业今后的发展有所助益。本版从今日起将分上下两期刊登相关内容。

  


  首开世界表业史

  瑞士钟表业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中叶,自从第一块手表在日内瓦研制成功后,钟表业很快就成为一门新兴手艺风靡日内瓦乃至整个瑞士西南部。到16世纪末,日内瓦制表业就以其质量上乘而闻名于世。此后,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瑞士钟表行业规模逐年扩大,到1601年仅在日内瓦周边的表厂就多达500余家。从历史角度看,早期的手表十分昂贵,只被皇室贵族作为首饰,成为他们显示身份的奢侈品;由于早期手表精度很低,加上这些达官贵人又懒得每天几次给表上弦,因此,严格地说那时的手表还远没有实现计时的功能。

直至1675年瑞士手表工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突破了制造“平衡”弹簧的技术难关并加装了平衡弹簧后,才有效地克服了手表在运行过程中因震动产生的不平衡导致计时精度不准的问题,手表的准确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世界上第一只双针手表于1690年在日内瓦问世。紧接着,第一代自动上弦表于1770年在瑞士研制成功,这为此后的瑞士精密机械师发明垂式上弦表奠定了基础。1776年瑞士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三针手表,由此确定了现代手表的基本结构。从那时起手表制造业几乎成了瑞士国家的象征,只要一提到瑞士,人们就会想到高质量的瑞士手表。

  此后,瑞士钟表业以部件复杂、材料特殊、款式新颖、永不磨损、精密细致的机械日历表及秒表而著称于世。18世纪后瑞士制表技术更开始突飞猛进。当时被誉为世纪伟人、顶尖钟表匠的是出生在瑞士纳沙泰尔的阿布雷汉姆·宝玑。其表厂生产的“宝玑”牌手表的客户主要是欧洲各国的皇室和巨贾,其中包括法国路易十六世王后玛丽·安东瓦内特、拿破仑和约瑟芬,以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总统等。宝玑的伟大发明还包括可以补偿钟表处于不同位置所产生误差的“陀飞轮”(tourbi1on),有这种机械装置的钟表走时极为精确,即使在现代化的今天,陀飞轮装置也仅限用于价格昂贵的顶级手表中,由此可见这一技术的复杂程度和高精度。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时区系统”的设立,从事国际贸易及经常旅行的人士提高了对时间的重视,对钟表的需求日益增加。据史料记载,1800年时,全球钟表产量已达2500万只,其中瑞士钟表占总产量的2/3,居世界第一。

  

  赢得第一次挑战

  由于深厚的钟表文化底蕴及精湛的制表技术,自钟表业问世后的300多年中,瑞士始终保持着世界钟表业的主导地位。瑞士的钟表质量、款式一直代表着时代的潮流,在全球钟表业界曾经堪称无可比拟且无法超越的领头羊。1906年,瑞士钟表制造商“卡地亚”(Cartier)应著名飞行家Alberto Santos—Dumont要求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腕表,使这位飞行家在驾驶飞机途中可随时方便地察看时间。由于这一成功的创新举措,“卡地亚”抓住这一契机于1911年起正式批量生产Santos—Dumont型腕表。这是全球第一款公开发售的商业型腕表。因其便捷性,“免手提式”腕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受到了军人的青睐,整个欧洲对腕表的需求迅速升温。当时,腕表除了方便外,带在手腕的外露性正好可以满足当时带表者的一种身份象征,所以腕表开始流行,并逐渐取代了怀表的地位。瑞士制表商又一次牢牢抓住了这次腕表热的机会,并及时设计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各式各样外观的腕表,其中包括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甚至三角形等,再加上各种特意的装饰,手表由此成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此后,瑞士制表商对腕表的机械装置又作了不断改进,把怀表所具有的计时、日历、陀飞轮以及自动发条装置加以微型化,并移植于腕表的制造中。

  随着世界钟表制造业采用精密机械进行大批量的产品生产,瑞士表业开始面临同行业的挑战,其中最早的竞争是来自美国。那时美国制表业已先于瑞士引进了最先进的精密机械进行手表批量生产,其中美国的Waltham钟表公司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当时美国钟表业高水准的成就甚至引起过瑞士同行业的关注。为适应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和市场对手表款式更新的需求,瑞士表业及时调整了设计思路以保证推出高水准高精度多款式的手表产品来抗衡同业的竞争。有着百年制表历史的瑞士表业,以其更精密、更先进的机械及技术、更富于经验的设计师及掌握高难度技巧的熟练工人等优势,最终击败了来自美国这个最大竞争对手的第一次挑战。瑞士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回合中最值得总结的重要经验是,第一,瑞士制表业通过与美国同行业的竞争,突破了制表技术难关,掌握了多样化功能的新技术,并具备了在短期内设计多样化手表款式供应市场的能力;第二,瑞士制表厂商决心在提高产品档次的同时,走改革创新之路,力求技术精益求精。例如著名表商“百达翡丽”(Patek Phi1ippe)就以欧洲皇室名字来命名其钟表系列,推出了维多利亚女王型(Queen Victoria)、阿尔伯特王子型(Prince Albert)以及其他一批名字响亮、型号独一的钟表,专供皇室、富商购买。进入20世纪,瑞士又及时引进了两位杰出表匠Pierre Frederic Ingold和Georges—Auguste Leschot发明的新技术,即可快速和精确生产带齿轮的夹板和主夹板,并自主发明了一批可替换磨损的机械手表零件,所有这些为此后瑞士钟表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铺平了发展道路。

  

  电子表冲击机械表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世界上第一块电子手表的问世,电子手表先后大量出现在美国、法国、日本市场,瑞士钟表独占全球市场鳌头的好景不再,瑞士制表业又一次受到严峻的挑战。由于太空及电脑科技带动了人们对高科技的兴趣,就像其他新兴的科技产品一样,新一代电子和石英技术开始主导世界手表工业。于是,人们对每天须上弦的机械手表开始厌烦,同时,瑞士制表工业界也有悲观人士认为,机械手表已趋没落。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款式新颖价格低廉的日本电子表、石英表先后登陆全球市场,从而使瑞士制表业受到致命的冲击。为了避免受市场正面冲击带来的灭顶之灾,许多瑞士机械制表厂商纷纷转产电子表和石英表。到70年代末,瑞士制表业也以不同品牌、叫得响的名字开始大量生产电子和石英手表。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制作简单的石英表技术日趋成熟且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价格迅速下滑,利润日趋微薄,继续发展的空间十分狭小,因而人们再次将目光转回到功能持久不衰的机械表上来,使得机械表尤其是具有自动功能的高档机械表重新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再受青睐 稳居首位

  在机械表再次受到市场青睐后,中国、美国、日本以及其他传统制表国家生产机械表的技术水平也相应获得了提高,致使瑞士制表业依然面临更加严峻的新挑战。但瑞士制表业在经历了同行业批量规模生产挑战以及电子表和石英表的冲击与市场洗牌后,最终还是夺回了钟表市场的主导地位。据“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从机械表重新获得国际市场青睐后,瑞士制表业的出口呈稳定上升势头,其中1998年瑞士手表生产总量为3390万只,产值82.36亿瑞士法郎,手表出口总值为75.71亿瑞郎,远超其竞争对手日本(6.61亿瑞郎)、德国(3.9亿瑞郎)等,稳居世界第一位。瑞士手表的销售市场主要是:美国(16%)、日本(9.3%)、意大利(9.3%)、德国(8.5%)、法国(6.1%)等国家和地区。如果将元件、时钟等产品出口计算在内,1998年瑞士钟表业出口总值为84.22亿瑞郎,占瑞士各行业出口总值的7.3%,为瑞士第三大出口行业。从出口额统计数据看,瑞士表的出口额一直呈增长态势,从1985年的43亿瑞郎增加到90年代末的92亿瑞郎,再到2005年突破123亿瑞郎;其中尤以成品表和高档手表的利润最高。瑞方统计数据还显示,瑞士机械成品表出口约占出口总值的90%以上。以出口价值统计,2005年大约有42%的机械表销往亚太地区,51%销往欧洲与北美市场,其余销往中东与拉美等市场,以2000年初的价格统计,瑞士出口的每块手表平均价格为275瑞郎,而日本手表在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为27瑞郎。从拥有近600家企业的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截至2005年底,瑞士制表从业人员大约有35400人。

  瑞士制表业缘何能在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中起死回生,重振雄风?瑞士手表究竟靠什么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单秀巧)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