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高校与民办学校的联合办学,曾一度盛行于全国各地,被称为成人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连锁店方式。但众多事实证明,这种不同办学体制之间的“联姻”,一旦失去监督规范,就可能迅速蜕变成打着公办教育招牌而进行的一场“敛财狂欢”,受害者除了学生及其家庭,还有教育的诚信形象。
一年之内三次搬迁当初承诺纯属虚构
某联合办学教学点,一名女生百无聊赖地呆在寝室里。因为大部分床位突然不翼而飞,开学半学月来大多数学生们只好打地铺睡觉。没有老师上课,学生们只好天天“放羊”。
这所办学不规范的民办学校,竟然悬挂“四川最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学校”招牌。
据2004年4月统计,某公办高校的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达47个之多,据介绍,即使在清理整顿后的2007年3月,仍然有10多个。如此众多的校外教学点,给管理上带来极大难度。本报记者 刘大江 摄
近年来,全国各地屡屡发生公办高校与民办学校联合办学导致学生上当受骗风波,2005年轰动一时的“重庆籍大学生山西集体退学”事件即是一例,这些学生报考填写的是山西大学,但收到的却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令家长和学生愤怒的是,山西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刻意隐瞒了恶劣的办学条件,绝口不提该学院是山西大学与一所民办中专联合办学,并不归山西大学直接管理。
而在2007年3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公办高校)与四川育达专修学院(民办学校)联合举办的成人教育办学点,上演了同样荒唐的一幕。
将近两年时间的“大学”生活,对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育达教学点学生陈峙屹来说,就像一场梦魇:招生时吹得天花乱坠的所谓“正规大学”,竟然像“打游击战”似的,一年之内三次搬迁,当初承诺的“一流办学条件”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纯属虚构,事情愈演愈烈,最终发展到2007年上半年开学半个月以来竟然“无教室、无教师、睡觉打地铺”。
“学校是在搞欺诈!”陈峙屹和同学们愤怒但很无奈。他们向记者描述的几个片断,像一把利刃剥下了学校招生承诺的“画皮”。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育达教学点2005年招生简章是如此介绍本校情况的:“成都育达校区占地160多亩,图书馆(藏书160万册)、微机室(全新P4配置150台)、语音室(三间180座)、多媒体教室(四间)、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汽车驾驶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学生公寓,标准6人间,带卫生间,电话、宽带等设施齐全。”
学生们又好笑又气愤地说:“这些话是豁人(骗人)的。”他们告诉记者,学校在一年之内连续搬迁三次,“就是因为没有固定办学场所”,最初在崇州市,不久搬到凤凰山一个部队打靶场,2006年8月搬迁到现在这个“农家乐”,学校环境越来越差。
——成都育达教学点2005年招生简章对其“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这样介绍的:“现有正副教授110人”。学生们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吹牛不打草稿”。学生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上学期上焊工课,鲁院长领来一个老师,介绍说是“四川大学的教授”;鲁院长前脚刚走,这位面红耳赤的老师赶紧申明:“我不是川大教授,是隔壁大理石厂的师傅,也不是博士,是中专毕业。”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处何处长向记者证实说:“育达教学点向我们上报师资材料说,任课教师中博士、硕士和教授比例占一半以上。但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不是这么回事。”
——更为搞笑的是,一名学生拿出学校鲁晋清副院长给他的名片,上面赫然印有一幢18层楼的漂亮大厦。“这就是学校招生时吹嘘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实际上它是学校隔壁的一家大酒店,与学校没有任何关系。”这名学生哭笑不得地说。
这所自我吹嘘拥有“一流办学条件”的“游击学校”,2007年上学期开学连起码的住宿条件都不具备。在一个废弃的宾馆里,穿过肮脏昏暗、散发着龌龊气息的楼道,二楼相邻的五个房间就是男女同学的寝室。在一间零乱不堪、异味刺鼻的寝室,两个破床垫拼在一起权作地铺,在另一间寝室,一个十六七岁的男生蜷缩在地铺上和衣而眠。学生陈峙屹说:“我们寝室最多的时候睡了20个人,只有两架铁床,其余的全部打地铺,晚上冷得很。因为睡不下,同学们就分三拨轮流睡觉,一拨睡白天,一拨睡上半夜,一拨睡下半夜,不睡觉的就跑到网吧上网。”
披上“公办”美丽外衣变脸闹剧由此上演
由于披上了公办高校“美丽的外衣”,作为联合办学一方的民办学校招生陷阱看起来更具诱惑力和欺骗性。不少学生及家长就是抱着“国家不会骗人”的心态,不知不觉掉进了联合办学的陷阱。
2006年9月初,成都。刚进校的180名大学新生突然发现自己的大学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学校竟然没有自己所填报的专业,而在一夜之间,校门口“四川教育学院簇桥教学部”的牌匾也被换成“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教院、旅专院教学部”。原因说来也简单:这180名大学生就读的本是四川省经济贸易学校簇桥校区与四川教育学院的联合办学班,但由于开学初四川教育学院“突然口头通知终止合同”,四川省经济贸易学校簇桥校区猝不及防,只得和另一所公办高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重新恢复已经中止的办学合同”。于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学校“变脸”的闹剧由此上演。
“学校摆明了就是骗钱。”来自简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李波说,老师告诉他们可以去四川教育学院本部就读原来填报的专业,“现在的学校报名每年是5000多元,而到了四川教育学院本部去读每年却是8000多元,我们每人还要再掏3000多元”。
直属于四川省教育厅的四川教育学院,是四川省知名高校,对于这些高考落榜的学生们有着强烈的诱惑力。学生李波告诉记者,听招生老师介绍,读四川教育学院不要求分数,过两年就能拿到本科文凭,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他立即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家人。虽然家里很困难,但还是想尽办法凑了5000多元的学费。
李波以前曾听说过不少民办学校招生骗人的事情,但知名公办高校的牌子打消了他和家人的疑虑。其他同学的想法与李波类似。
民办学校三大陷阱招生资料“纯属创作”
一位教育专家告诉记者,尽管某些民办学校披上了公办高校华丽的伪装,但它们的欺骗手段大体相同,常常在文凭、就业、师资三大问题上设置招生陷阱——
陷阱一:在文凭性质上含糊其辞。一些只有考试培训或者专科教育资格的学校谎称自己能招大学本科甚至硕士。除此之外,一些民办高校还常常将自考助学、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混为一谈。一些民办高校常常标称,某专业发证院校是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其实这些名牌大学只是为这些民办高校的考生颁发某一门单科的结业考试合格证书,并非大学毕业证。
陷阱二:对就业作不切实际的承诺。例如“保证100%高薪就业”、“保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安排工作”等。业内人士说:“为了吸引学生,什么都敢承诺,什么责任书都敢签,只要学生能来上学。几年以后,谁还管当初的承诺!”
陷阱三:胡乱吹嘘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招生简章上可以任意贴教授的照片,清华大学的、北京大学的,照片都可以贴出来。但是可能这个教授来上课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甚至这个教授都去世了,照片还贴在招生简章上。
据业内人士介绍说,一些民办学校编写招生资料时“纯粹是在搞文学创作”,用字典中最漂亮、最精炼的词汇,打造成豪华金字招牌贴在自己脸上,完全不管是否确有其事。有的学校“无耻至极”,甚至把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星级大酒店、豪华体育馆拍摄下来,当作自己的教学设施,制成招生图片和光盘广泛传播。(本报记者:刘大江)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