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际财经_搜狐财经

禁售令被误读 俄并非全面禁止外国人零售业

   2006年11月以来,俄罗斯政府相继出台规范外籍劳务市场的一系列法令,给中国在俄经商的企业、个人和有意赴俄投资的企业造成一定影响。WTO浙江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张汉东向记者介绍说,归纳起来,俄罗斯规范外籍劳务市场法令的主要内容有:

  1、限制和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零售贸易。

2006年11月15日,俄罗斯颁布第683号《关于2007年俄罗斯联邦境内从事零售贸易经营主体内部使用外国劳务人员的可允许比例》的政府决议,规定:(1)自2007年1月1日起,外籍劳务人员不得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从事酒类(包括啤酒)和药品的零售活动;(2)自2007年1月15日起,除商店外的其他零售贸易中允许使用的外籍劳务比例为40%,自2007年4月1日起至12月31日为0%。

  2、规范外籍劳务管理,降低引进劳务指标。2006年11月15日,俄罗斯发布第681号政府决议《关于向外国公民发放临时性劳动许可的管理办法》,不仅规范了原有的需要办理签证方可引进的劳务人员的劳动许可办理过程,同时规定了过去独联体国家(除格鲁吉亚和土库曼斯坦外)无需办理签证即可入俄务工人员的劳动许可办理程序,从而将所有入俄的外籍劳工均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俄政府意在通过规范外籍劳工引进程序,堵住非法移民漏洞。此前的11月11日,俄政府通过了第665号政府决议,公布了《关于2007年向外国公民发放劳动许可邀请的定额指标》,根据此决议,2007年外国劳务人员引进(指需要办理签证入境部分)限额比2006年减少了20000多人,降为308842人,降幅在6%以上。各地区劳务指标具体分配方案将由卫生和社会发展部、经济发展和贸易部与内务部联合制定。

  3、规范零售市场经营秩序。2006年12月22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零售市场工作组织法》,该法规定,物品零售市场上本国生产者的摊位应至少占20%的份额,食品市场上至少占50%的份额。同时规定只有持售货员卡的人才能出售货物、完成各项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售货员卡由管理市场的公司根据租赁合同,或者按照规定在个别情况下根据提出的申请发放。

  张汉东说,据了解,俄罗斯出台相关法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俄国内劳动力市场,促进俄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非特别针对中国在俄劳务及零售贸易行为,但由于对683号政府令的详细解释近日才出台,以至造成许多人对俄罗斯系列法令的误读。

  张汉东说,683号政府令2006年11月15日即颁布,但直到近日俄罗斯卫生和社会发展部才出台了一份解释性文件,对政府令涉及的有关问题作出明确和细化,该文件将成为俄各部门执行683号政府令的重要依据。这一文件的主要内容是:(1)明确“零售贸易”的概念“为向各层次居民转售与企业活动无关的个人用或家庭用新商品和使用过的商品”,也就是批发贸易不在禁止之列。(2)明确683号政府令适用于持签证或免签赴俄罗斯联邦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不适用于拥有临时居留许可和居留证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3)明确该政府令仅对外籍劳务在商亭中、自由市场内、商店以外地点从事零售贸易作出限制,对“商店”内的零售贸易不作限制。该文件还特别强调,“如果贸易综合体和贸易中心(露天市场除外)为具备贸易、辅助和日常行政用地及商品接收、存放、筹备待售用地保障,用于贩卖商品和向顾客提供服务的固定建筑,则外国劳工在其中从事零售贸易不受限制,在此情况下可集中为贸易活动提供经营服务。”(4)明确“如外国劳工在销售各种食品类和非食品类商品的商店工作,但未从事与服务顾客有关的工作,则不适用683号政府令”。不适用政府令的工种(职位)包括:零售贸易企业经理(主管)、销售部门主管、装卸工、送货员、门卫和清洁工等。(5)明确683号政府令“不适用于销售汽车交通工具、摩托车及其配件、组件和附属品,以及供这些制品用的发动机燃料的外国劳工”;“不适用于在饭店、快餐厅、酒吧、企事业单位食堂工作,销售在店内食用的公共餐饮产品(含饮料)或在公共餐饮企业之外销售这些产品(如将公共餐饮产品送至住所、企业等地)的外国劳工”。

  “据此理解,俄罗斯并非全面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零售贸易,只是对相关行为进行规范;而且只针对零售贸易,浙江省企业和个人从事较多的批发贸易未受限制”。张汉东说。

  “虽然如此,法令的出台还是给浙江省在俄投资企业和拟赴俄投资企业带来一定影响。”张汉东介绍说,为避免无谓损失,近日,浙江省已暂停在俄设立商品城项目的审批,对在俄设立资源开发及加工贸易类项目从严审批。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规范对俄贸易行为,减少因“灰色清关”等问题造成企业损失,引导企业遵守俄罗斯相关法令要求,通过寻找俄罗斯合作伙伴继续保留原有市场销售渠道,争取实现互利共赢。

  新闻背景

  从“灰色清关”到“禁售令”

  俄罗斯特有的“灰色清关”现象最初起源于俄罗斯边境贸易上小额混装商品的包车包税,随着运输方式及货物数量的变化演变成了现在的“包机包税”。受利益的驱使,俄罗斯一些有背景的人物,与海关部分官员内外勾结组成了“通关公司”,通过提供外国商品报关入境服务渔利。

  根据俄罗斯法律,负责俄罗斯海关事务大政方针的俄罗斯联邦国家海关委员会,负有“为优先发展俄罗斯联邦经济和为俄罗斯参与世界经济联系创造良好条件”的责任,所以,俄罗斯海关最初对“灰色清关”采取了默许的态度。由于监管执法不到位,具体操作时,清关公司为谋取最大利益,通过少报、瞒报等五花八门的手段偷逃税款,实际货主和俄罗斯税务机关对此都心知肚明,税务部门受制于既得利益集团,无法全面彻底地根除灰色清关现状,只能采取脉冲突击式的行动查缴可疑货物。

  “灰色清关”给温州鞋等“浙江制造”带来了无尽麻烦。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明知通过“灰色清关”的货品在俄罗斯市场只能算“黑货”,一贯以精明著称的浙江商人却依然没有吸取教训呢?

  答案是,“灰色清关”几乎是温州鞋等“浙江制造”进入俄罗斯的惟一途径。据温州市有关专家介绍,由于俄罗斯行政执法上的不透明,有些部门的渎职和滥用权力,温州鞋如果选择“正常”的报关手续,一般要等半年以上,而且最后办还是不办仍是个未知数,但鞋子的季节性分明,温州商人只能铤而走险。这就像是让一个孩子掏身份证,却又不给他办理。一个两难选择摆在温州商人面前:报关,等不起也拖不起;而不报关选择清关,却可能要输得血本无归。近年来,中俄两国针对“灰色清关”已展开了多轮探讨。

  2003年,中俄两国便成立双边贸易协调小组,中方首席代表是副总理吴仪。这个协调小组的一项使命,就是打击非法清关机构,解决历史遗留的“灰色清关”。

  2004年1月1日,俄罗斯开始实施新的《海关法》,进一步明确将对任何“灰色清关”行为予以惩处,轻则补交税费、没收商品,重则追究刑事责任。

  2005年6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建议,中俄双方应花大力气规范双方在海关、商检等方面的行为。双方应进一步发挥业已建立的规范贸易秩序合作机制的作用,通过对话与磋商妥善解决出现的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俄罗斯目前存在的腐败问题是“灰色清关”的最大诱因。在俄方对其自身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的情况下,中方想单方面解决并不容易。国际惯例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纠缠二十余年的“灰色清关”旧案未了,现在俄罗斯又颁布“禁售令”。中俄贸易可能又添新麻烦。(陈东升(陈东升说吧))

(责任编辑:铭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汉东 | 陈东升 | 吴仪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