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丘慧慧
全球最大零售商联盟Agentrics高级副总裁Nihat Arkan:五年,国美苏宁的“危机时刻”
中国零售业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
这是全球最大的零售行业组织Agentrics联盟全球高级副总裁、欧洲和亚洲区董事尼哈特·安肯(Nihat Arkan)对中国零售业的基本判断。
最近十年来,安肯频繁往来中国。Agentrics联盟旗下已有250家全球零售商会员,其中代表世界最顶尖的30家零售商中,有17家巨头长年是Agentrics的坚定拥护者。虽然Agentrics推动了全球零售商每年在中国实现上千亿美元的采购,但是作为全球零售业的领导者,Agentrics却还没有一家中国零售商会员——他为此表示忧虑。
安肯忧虑的理由是:在4月12日,由美国上市公司环球资源在香港主办的年度“中国采购商展览会”上,他从会员提供的信息中增强了自己对中国零售业格局面临嬗变的判断。他认为,未来5年内,全球零售商将纷纷进驻中国,建立他们在亚洲的采购中心;而且,“几乎所有的巨头”都希望把店开到中国来,他们进入中国的方式将不排除对中国企业的重组并购。
4月12日、15日,安肯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
他认为,即便是在中国最有实力的国美、苏宁,“如果不加速去学习和提高的话”,也将有可能被“吃掉”。他认为,这个“危机时刻”就在5年内。
在安肯看来,中国制造商国际化的速度远远超前于中国的零售商们。
全球零售商10%采购来自中国
《21世纪》:您能否告诉我们,加入Agentrics联盟的国际零售商每年的采购额有多少来自中国?他们下一步在中国拓展的计划如何?
安肯:我们的会员非常多,很难用笼统的数字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可以举欧美零售商的例子,一般来说,我们把他们分为大、中、小型三个等级:大型公司是具有全球业务的、每年超过150亿美元采购额的公司,这类公司大概有7%价值货品是从中国采购来的,这个比例还在上升;中等级别的是在150亿美元以下到20亿美元采购额之间的公司,大概会有10%采购来自中国;而小型的、采购额在20亿美元以下公司目前大概有60%还没有从中国采购。这部分客户是中国供应商要尤其关注与开拓的。
中国供应商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些,不要只盯住大的零售商,大型买家只代表30%-40%的力量,还有更多的中小型的零售商,现在就要慢慢培养与他们的沟通合作。总体而言,我们会员在中国的采购量去年还保持12%-15%的增长。
《21世纪》:你有否关注这些年中国供应商的进步?他们还有哪些改进余地?
安肯:十年来据我的观察,中国供应商有三点变化:第一,产品质量提高了;第二,沟通和市场方面能力进步了;第三,增值服务有所改善,交货能力和对专利的认识都正在改进。但是,改进的空间还有很大。我们的会员常常告诉我,中国的供应商应该把眼光看得更长远一点,不要只看欧美一级买家,还有很多发展中的市场;在产品设计上,他们应该要注重产品的独特性;一定要更为注重知识产权,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零售商会员非常看重的,失去这个意识就没有长期做生意的机会。
以上几点都与“价格”没有关系,从历史的情况看来,中国供应商比较关注价格,只知道杀价,但是价格不应该是唯一的手段,品质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比如三星与LG,他们十年前也并不起眼,经过品质的提升,现在这两品牌在行业里已很有影响力了。我建议中国供应商要找到一个定位,如做T恤,如果要与POLO竞争,那是没有优势的,但是电子产品的方面,中国企业有巨大的创新机会。
《21世纪》:知识产权的问题是否会影响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的采购?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是否会影响中国企业公平的竞争环境?
安肯:事实上,知识产权是保持长期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误区,欧美产品拥有人并非仅仅针对中国公司,而是按照WTO的法规去要求一个公平的贸易平台。所以中国公司不要激动,技术壁垒与你是中国公司、日本公司,还是澳大利亚公司无关。如果大家认为有些政策是针对中国的话,那么中国出口增长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成果。
所有零售商都想到中国开店
《21世纪》:听说您明天要率队到深圳以及中国内地探访,此行目的是什么?
安肯:首先,我们想通过环球资源在深圳的中国区总部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加深会员对中国供应商及中国市场的了解。我们会员当中,除了家乐福、Betro(德国最大零售商)这样的顶级公司外,中小规模的公司包括暂时还没有进入中国采购或开店的零售商都对中国很有兴趣。
我可以私下和你分享一些新的信息,按照我的观察,这些中小型的零售商们正有计划在中国开一些分支机构,想越过中间商自己来做中国的采购,他们有些已经在咨询香港政府投资处以及中国大陆的投资政策。过去因为不了解中国,都转交给批发商来进行。
《21世纪》:您的意思是,他们在中国的开拓计划中除了采购还包括开店?有多少商家已经有这样的计划?
安肯:所有!我可以告诉你,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你可以看到,大中型的零售商在美国和欧洲还能再开几家店?但是在中国,他们就可以!中国的市场是无限的!欧盟国家总体人口只有4.6亿人,但是在中国有13亿人口!欧盟国家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出生率在减少,但中国是个新鲜的市场。家乐福把自己在日本的机构卖给了当地企业,然后把换来的钱投入到中国,他们认为钱投到中国来回报更大,所以把亚洲的所有资源放到中国。
所以,中国人不要一味地想走出去,中国本身就有很大的市场,一旦别人进入中国,你没有能力去竞争,就会被别人吃掉!
我建议,中国供应商不要只看外面,中国的内需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对于中国本土的零售商也是这样,他们很幸福地守着中国庞大的内需,但是再过几年,国外的巨头就会进入中国,作为一个前瞻性公司,在品质、服务和供应链上如何具备与对手竞争的能力?不能等到别人进来了后你才发现,那太晚了,比不上人家。
《21世纪》:你是说已经有更多的国际零售商明确计划在中国开店了吗?
安肯:是的!他们都有计划,我们顶级的16家会员里已经有6家进驻中国了,麦德龙,TESC(乐购),其它没有进入的虽然没有告诉我具体的计划,但我知道他们有些正在秘密地计划中。他们未来进入中国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不同策略:一是并购,二是合作,第三是自己开自营店。我知道至少有10家以上会员有这样的计划。
“骄傲、封闭”的国美、苏宁们?
《21世纪》:按照您刚才的推测,中国本土有不少本土零售商,比如国美、苏宁等,他们或有可能成为未来被国际零售商并购的对象?
安肯:肯定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如果他们不加速去学习和提高的话,国美、苏宁等中国零售业也要面临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如何应付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我个人建议他们要更多地加入国际化的行业组织、会议,主动去了解全球化的经验和变化。事实上,中国零售商还没有加入到我们的组织中来。他们应该从家乐福、Tesco等国际同行身上学习一种国际观,与国际接轨,胸怀要放宽一点,多参加国际的会议,加入国际俱乐部,与国际同行交换意见,提高自身的水平以及应付全球化的能力。如果你固步自封,会很快被吃掉。
《21世纪》:冒昧地问一句,您认为国美、苏宁等中国本土零售商目前过分骄傲、封闭了吗?
安肯:其实,这些公司走出去,抱着学习的态度,就无所谓骄傲与封闭了。举个例子,现在国际上大的零售商都在使用一些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货品条码的全球统一系统,在全球大的零售商里已经广泛使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让零售商在库存、物流上的成本大大下降,利润甚至可以从2%上升到4%。但中国公司没有一家使用。
《21世纪》:但是,国际零售商进入中国也并不是这么容易吧?比如,沃尔玛在中国关于组建工会的问题就遭遇了很多指责,本土化的问题是否也会影响更多跨国零售商的进驻?
安肯:我认为全球化零售商会继续它的本土化和扩张主义努力,并不会因为当地需求和现状而放慢脚步。他们可能要花一些时间去学习当地的政策并适应它(劳动保护、税收、能源节约方面的法规政策),但他们总是会制定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商业计划或战略。中国市场以及它巨大的市场潜力会让全球零售商积极调整它们在中国的商业政策。我们不要忘记一个事实:零售业是一个与当地文化、当地消费行为和需求习惯紧密相关的传统行业,这就意味着它最终会与中国国内商业融合、同化,这是一个独特的事业。
五年内中国零售商危机到来
《21世纪》:您认为中国零售商的危机时刻何时会到来?
安肯:我相信,在未来五年之内,这个危机就会出现。我建议中国零售商们要尽快加入国际行列,因为他们不仅要知道现在的事情,还要知道未来。仅仅是从自己的错误里学习经验和教训是不够的,如果能从别人的经验里学习到东西,那会事半功倍。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