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钟彩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说:“在经历20多年的改革后,东莞正由早先的“双优势效应”陷入现在的“双边缘化困境”,东莞应居安思危,谋求经济社会的双转型。
    东莞,在崛起之初,一方面作为沿海开放的先行地区,在全国最早承接了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引进了加工制造业;另一方面,东莞的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低廉、丰富的资源也被国际资本看中,但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后,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出现瓶颈,成本不断上升;产业水平偏低,科技含量偏低,附加值偏低。东莞的优势效应正在慢慢减退。转型,已经成为东莞难以回避之痛。
    转型转向何方?东莞的经济结构给出的答案是:从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过渡,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这种转型在2006年已初步显示出其方向的正确性,在实施“科技东莞”工程的第一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便达到1900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2.4%,而去年这一比例仅为34%。
    可现实的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东莞的民营经济特征决定了企业做大做强将面临巨大的资金窘境。一般来说,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或银行借款,但民营企业从银行直接借款相对困难,特别是科技项目具有投资期限长、发展资金和研发资金需求的数量较大、风险相对较高的特点,增加了民营企业从银行渠道融资的难度。此外,从自有资金的募集方面来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动辄上亿元的投资光靠企业自身筹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东莞市政府为了帮助科技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除了尽力拓展间接融资市场,还成立了科技投资担保公司,并在2006年9月对其顺利增资至2亿元。到目前为止,科技投资担保公司各项业务取得到了长足发展,科技投资类担保额达到了13亿元。
    13亿元,不可谓不多,但相对于一个企业,一群企业,一个城市的转型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于是,东莞企业家不由思索着、反省着、探索着,向着熟悉而陌生的资本市场,吹响了上市的号角。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