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中国进入通胀时代 房地产、股市投资者成大赢家

  中国进入通胀时代

  如果将所有商品,包括消费品、工业品以及住房、劳动力等等,统统打捆列成一个指数进行统计的话,结果肯定显示,近年来商品物价整体是上涨的,而且涨幅不小 >>>推荐专题:上证综指突破4000点 中国房事变局

  ■ 徐斌

  不久前,一项由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和国内13家顶级研究机构共同推出的最新预测显示,今年第二季度CPI将达到3.1%的新高,央行应该“顺理成章”地再次加息。

关于通胀问题,媒体各界对此目前开始热议,基本共识是目前只是温和通胀。确实如此,比起上世纪1980、1990年代CPI动辄10%、20%左右涨幅,如果不是存款利率才2.79%,3%的涨幅简直不值一提。这样说来,似乎通胀好像只是压力,忧则忧矣,未必变成实际。

  其实不然。这要看看通胀的定义是什么。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目前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如果我们把劳动力也看作商品的话,可以一句话概括通胀为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现在普遍用来测量通胀的指标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PI在近年来,除了2004年几个月内偶尔处于高位之外,其他时候基本都处于4%以下。这样,低通胀的说法好像也说得过去。

  但事实上自2003年开始,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指数、工业品出厂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都是年年攀升,涨幅惊人。而股市从2005年中期开始也是大幅飙升,至今涨幅将近350%。如果将所有商品,包括消费品、工业品以及住房、劳动力等等,统统打捆列成一个指数进行统计的话,结果肯定显示,近年来商品物价整体是上涨的,而且涨幅必定不小。

  但涨幅各有不同,基本特征是劳动生产率越低的涨幅越大,而生产率越高的涨幅越小。有色金属、燃料等矿藏有限,不是靠技术挖潜之后,产量说上就上去的,而房屋建设周期长,土地管制严厉,因此房屋供给也不是随便想上来就上来的,而劳动力的供给最难,从婴儿落地到工厂上班最少要16年,所以工资一涨,短期想下来几乎不可能。而工业产成品则不同,技术挖潜或者产业转移,加强内部管理苦练内功,生产率的提高相对就容易得多。这样2003年以来,各种商品涨幅依次排开: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房屋价格涨幅最猛,工业制成品涨幅最低。结果让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大呼:中国呈通胀和通缩两重天。

  当粮价涨起来的时候,再拿CPI说通胀只是一个压力问题,好像很勉强了,这时官员、学者纷纷出来打圆场,再剥离粮价出CPI,搞出一个核心CPI来,这样,通胀还是一个压力问题。按这个逻辑,价格可以涨个不停,而通胀一直只会是个压力而已,因为“核心”CPI可以一直“核心”到矿泉水为止。

  其实粮价上涨,就在于货币如水,过剩的货币总是追逐生产率最低的商品。有炒楼、炒股、炒黄金的,可有谁听说过炒矿泉水的?手机、汽车生产效率通过技术更新、生产线迁徙、加强管理,一年内增长100%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平均亩产提高20%简直就是放卫星了。在目前中国农业普遍是小农户经营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更是慢于国际水平,加上全球粮食价格进入上涨周期,无法通过国际贸易平抑农产品价格,CPI走高自然是情理中事。这时说通胀只是一个压力问题,就露馅了。

  通胀其实是一次财富大转移的过程,是借贷者剥夺债权人的过程,那些早期介入房地产、股市或者向银行借款做生意的,将是这场通胀过程的大赢家,而那些银行储蓄户乃至未来依靠养老金度日的人将是最终输家——而这些基本都是普罗大众。

  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通胀的另一个说法而已,这个精巧的解释长时期掩饰了国内货币过多供给的事实,而CPI的上涨其实就是预示中国全面通胀时代来临。原来的解释不足以掩饰这个事实,这个趋势目前还是以较为温情脉脉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但在汇率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它必然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责任编辑:胡立善)

相关新闻

社科院房地产蓝皮书预测:今年房价涨幅将在5%以下

□本报记者 周明 北京报道 中国社科院昨天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预测,今年整体房价涨幅可望回落到5%以下。而在税收、金融、土地供应等方面仍存在政策出台的空间...

2007-04-28 11:00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孟晓苏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