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股市行情震荡、回弹,再创新高,看似有惊无险,思考与担忧却蔓延开来。股市亟待摆脱疯狂的躁动,理性打造出长久的牛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越来越多的不具备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投资者不顾一切地盲目投入其中,为股市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股市强劲上涨是哪些因素推动?两市估值泡沫如何通过调整来消化?投资者是否真正理解市场风险?整个股市如何影响宏观调控?中国股市的未来将会怎样?中国投资者如何学会与资本市场一同成长?带着一系列问题,《市场报》记者采访了相关的专家与业界人士。
股市发疯了吗?
韩志国(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在我看来,现有的对市场的各种责怪与责难不符合股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其所引用的国际数据或者是主观想象,或者是随意编造,把这些数据用来分析中国股市不但不能帮助人们扫清阴霾而认知本质,相反还会造成对市场运行与监管决策的重大误导,其结果就必然是对中国股市造成戕害。
黄明光(牛股网副总裁):股市疯狂了吗?监管层在努力,大家不能装作没看见。国内A股市场的交易和监管格局正在良性发展,如对涉嫌蓄意操纵交易价格的有关账户采取限制交易并上报证监会查处,以及管理层对杭萧钢构事件及时反应,果断处理等措施维护,增强了广大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同时,应特别注意,自从去年12月内地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2.8%的年内最大幅度上涨后,中国进入负实际利率时代。当前的金融环境相对宽松,庞大的居民储蓄正源源不断地投入到股市中。
狂涨动力何来?
曹和平(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这一波牛市从去年就开始了。原因之一是2001以后整个股市不断下挫,一直到了底部,探底回升,这是股市的规律;原因之二是我国经济连续28年的成长,但反映实体经济的资本市场的成长却与之很不相称,股市升涨给了这两种成长有了重合的机会;原因之三是开放外国资本的进入,在这一波股市的上升中起了带头作用,成为启动这一波大行情的契机。同时,股市投资中的从众心理对股市的狂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黄明光:最近股市突然呈现猛涨的趋势,内部因素很强劲。一方面,股改所带来的利润释放动能依然强劲,注资、收购优质资产等将推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经济景气带来汽车、钢铁、房地产等引擎产业业绩增长。A股市场的确有可能进入到业绩增长、市盈率下降的黄金牛市,这是场外资金敢于大批量涌入A股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目前市场不存在卖空机制,因为现在赚钱效应高涨,而单方向的交易机制阻碍了市场化的价格发现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扭曲了市场价格。
韩志国:中国处在流动性过剩的严峻状态,利率水平过低,投资渠道狭窄,人民币币值处于明显的上升通道且有不断加快的趋势,导致了市场对投资前景的预期看好。从2007年4月27日到5月11日,仅6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就从7.727元上升到7.6761元,这就不可能不对市场形成强大刺激,促使A股与B股的开户数双双出现高峰。
如何面对波动?
曹和平:股市会波动,这是规律。关键是我们如何来应对波动。我们的经济改革在经历所有制、产权的改革之后,渐渐需要进入深层次的产品结构改革。拿股市来说,你的产品构成越丰富,股市股资者投资期望与投资收益的偏离就会越小。假设你投资了房地产业的股票,当有了房地产类的股票指数期货时,它特有的反方向的特性就会成为投资者规避风险、修正收益预期的保障。有了基础类股票指数期货,当投资期间出现偏离和波动,如果你有专业类的基础股票指数期货,投资的收益性就更有保障,降低风险就有一个可靠的工具。毕竟衍生品弹性大,可以为你修正你的判断和收益预期。
黄明光:波动要有对策,而不是一味地担忧和指责。比如,现在有人对储蓄“搬进股市”开始害怕了,有的股民退缩了。在我看来,“储转股运动”还将继续,因为来自居民储蓄的资金还没有枯竭的迹象!与1999至2001年牛市相比,目前个人投资者直接持有的流通市值比例达到65%,而2001年股市最高点时,他们持有89%的流通市值。不仅如此,央行披露资料显示,在上一轮牛市的2000年,证券类资产与居民存款的比例是1:3,而今这个比例是1:4.5。如果证券类资产达到居民存款的1/3,意味着居民们的证券资产将从目前的3.8万亿进一步提高到5.7万亿。但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的是,个人把储蓄转投股市的“储转股”可以,而个人抵押房产、大举借债之类的“债转股”就要慎行了。
对宏观调控政策最敏感的是机构投资者,一旦政策出台,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经济增速产生更强烈的担忧,大盘蓝筹股股价就会迅速得到体现。但个人投资者并不敏感,概念股、绩差股表现反而相对较好。
股市未来怎样?
曹和平:当前,中国经济跨越了20年的“库兹涅茨·贝纳周期”,并且继续向上运行。处于这个周期里,经济处于2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这一点在我们国家已经是事实了;处于这个周期的国家,15至25年内,人均GDP会越过1万美元。而境外人均达万美元时,股票指数也是过万点的时候。按照这一规律,我们也有可能达到过万点的那一天,我们的股票跟他们是一样的,也是从100点开始的。
这一天会来,但它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们的深层次的金融产品结构改革在时机和力度上能把握好机会,它会来得更顺利。
黄明光:A股可能继续冲高。上证综指本月有望冲击4450点,冲高后的调整压力会加大。建议投资者关注类似股指期货时间表、加息预期、国家外汇投资管理公司成立、QDII等事件。
现在市场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希望引起投资者注意,那就是“ A股已经显著散户化——“蓝筹股不动,低价股乱飞”。散户投资者不太看重基本面,以买菜逻辑买卖股票,以绝对价格作为选股,这往往会造成股价的非理性变化,容易引发市场巨大的波动。一旦散户化倾向持续,概念股、绩差股表现可能持续好于绩优股、蓝筹股。这与我们长时间倡导的理性价值投资理念背道而驰。毕竟萝卜卖出肉价钱不是什么好事情,也是长久不了的事情!
风险意识谁教?
刘啸东(上证所副总经理):对于市场的冷热高低,我们不予评论,这是市场自身行为。但投资者教育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作,在特定时刻更要不断提醒风险。因为人的记忆力很短,两周前的教训也许都记不住。
目前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二是完善产品和交易机制。要承认目前中国股票市场的机制不够完善,这种单边上扬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新投资者进入。下一步交易所要引入各种新产品、新交易机制,特别是零和机制,在市场上涨时有人输钱,建立避险机制。三是增加供给,要有更多企业上市,发展固定收益类市场。四是坚持不懈地做好市场监管。无论熊市还是牛市,我们都坚持最严格的统一标准对上市公司和市场交易进行监管。
我们(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专门的投资者教育中心,专人负责。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警示风险,比如,设立网站专题,在营业部散发小册子,开展讲座等方式。
虽是老调重弹,还是要重复“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进入市场前一定要想明白三个问题:风险在哪里?自己能否承受?如何规避风险?无论是否有人提醒,在投资前也要在心中问问自己。我建议还是把钱交给专业机构,也可以考虑ETF类的指数基金,这样至少可以规避个股风险。
韩志国:中国证监会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对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的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这种做法不仅必要,而且及时,我举双手赞成。
但全方位市场理念教育的第一重涵义是要进行投资者的行为理念教育,最全面与最充分地揭示市场的机会与风险,解读市场的“买者自负”原则,引导市场与投资者培养科学的财产观、价值观与投资观,在这样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投资者乃至整个社会的投资意识、投机意识、利率意识、风险意识与信用意识。
第二重涵义是要进行管理者的市场理念教育,让政府与管理者弱化行政意识并强化市场意识,只有个人、市场与企业都管不了的事情才由政府管。
第三重涵义是要进行整个社会的新市场理念教育,不单是要让整个社会认识到中国股市已经告别了旧市场而走向了新市场,而且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新市场的运行机制、运行方式与运行规律,进而用新的视角、新的标准与新的理念来认识与把握已经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制度嬗变的中国股市,满腔热情地促进新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按新市场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客观要求对新市场进行全面解读,让其按照自身的特点与要求更有活力、更有魅力也更有张力地运行与发展, 这相当紧迫,需要政府、管理层、市场、媒体、投资者与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市场报》 ( 2007-05-18 第08版 )
【编辑推荐相关新闻】 |
调控"烫手"股市 海外新兴市场如何驯服股市疯牛 在海外新兴市场,股市“疯牛”似乎比中国更好驯服 火热的中国股市依然在燃烧...
2007-05-18 15:11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