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针对长三角区域经济提出田野实访和战略分析的学术调查报告《重返经济舞台中心———长三角经济区融合转型研究》于问世。最近10年,在私营经济的推动下,长三角经济融合正在前所未有地展开。据报道,今天的长三角在各个经济总量指标上都已经超过了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尽管长三角的融合依然存在障碍,特别是复杂的行政格局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但在整合过程中,长三角依然走在了珠三角的前面。现在长三角各个地区间经常相互会搞些调查,事实上,私下里却是在打听对方的优惠政策,相互挖墙脚的事就时有发生。几年前,上海为吸引投资,而将国际航班东移,直让周边众“小弟”大呼“相煎何太急”。到底谁才是一体化的主角,政府还是企业,长三角依然没有摆正位置。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珠三角乃至京津冀,都有一定的启发性。
从2001年开始,长三角吸引的外资数量开始超过珠三角。外资北上,不是传说,而是震撼人心的事实。当然,北上的外资主要是新增外资,而不是港澳资本。对于港澳来说,毗邻的珠三角有着充分的地理优势,但是,长三角广阔的市场容量则对新增外资有更强的吸引力。德国经济学家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表明,合理的工业区位应该位于运费、劳动力、集聚三个指向总费用最小的地方。长三角离港澳较远,但却离日本、韩国较近,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显然是珠三角所不具备的。而且,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以长江为主干,市场范围几乎波及大半个中国。
外资北上,产业的区域间转移,可以说,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珠三角大可不必为此感到失落。但是,在长三角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从产业竞争力上来看,长三角的创新优势十分明显。江浙的许多企业都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技术也是通过自己摸索出来的,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则是外商带过来的,有着严重的技术依赖倾向。珠三角虽然产值巨大,但增加值并不高,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在人们的印象中,珠三角依然是以价格竞争为主,十多年过去了,走的仍是劳动密集型的老路。尽管珠三角在改革的第一个浪潮中能够以此取胜,但是,如果珠三角竞争战略仍不清晰,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区和国家的挤压下,势必走向空心化。
此外,珠三角的“民工荒”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外资北上,带来的还有“民工北上”。这些年来,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外来务工者正逐步增加。据2005年的一组数据显示,在全国最大民工输出地之一的阜阳,春节期间发送旅客约149.3万人次,其中上海方向61.4万人,同比增长14.9%,杭州方向19万人,同比增长24%,而广东方向仅27.4万人,同比下降20%。农民工用脚投票,显然源于最基本的经济动力。中山大学的一个课题显示:长三角的月均工资要高出珠三角265元,生存状况明显优于珠三角。当一拨一拨农民工乘上火车、汽车涌向上海、南京、无锡、昆山等地的时候,珠三角,你是不是该醒醒了?
珠三角产业竞争力下降,说到底,其实仍是一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问题。长期以来,珠三角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这也造成了珠三角的“懒政”。如今,珠三角面临区域内外的竞争压力,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的长三角在各个经济总量指标上都已经超过了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虽然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一直不乏民间的鼓动和政府的意向表达...
2007-05-22 05:57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