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中国上证A股指数越过4000点后,机构大肆唱空,监管频频,市场仍不为所动,续创新高。暂且不去判断股市是否有泡沫,大盘从3000点几乎马不停蹄的冲破4000点,至少应该进行技术性调整,但市场少有人做空,甚至股民中间开始流行《死了都不卖》的宣言性歌曲,惜售情结严重的市场也就难以做出调整。
证监会的资料显示,真正活跃的账户只有3000多万,与“全民炒股”相差甚远。是不是股民过于疯狂投机呢?不尽然。在目前的制度下,面对当下受损以及未来风险,中国却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购买并持有股票,实际上是不甘做“鱼肉”,与相关政策以及传统股市秩序博弈。
所谓与相关政策博弈,就是购买股票以对抗通胀。2003年来,人民币汇率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国内也由于顺差过多带来流动性过剩以及投资过热,如选择人民币大幅升值会造成通缩局面。自2005年起,政府开始要素价格改革,通过循序渐进提高被低估的要素价格,可提高中国出口商品成本,即以内部通胀对冲外部升值压力,以要素价格改革替代汇率改革,这场可能持续到今年秋天的改革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通胀。由于今年夏粮收购托底价格将高于去年,农产品价格维持走高趋势,再次提高水、电、气等公共品价格的计划也将付诸实施,因此,中国通胀不可避免。
中国流动性过剩和产能过剩并存,使被控制的利率不可能大幅抑制通胀(也不可能抑制人为通胀),以免造成投资以及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名义利率只能被动确认被低估的CPI,通常认为,中国实际利率为负。对百姓而言,通胀意味着已有储蓄因购买力下降而贬值,为保值或增值,只有购买房产或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年初散户大量涌入股市既与挣钱效应有关,也与粮价带来的通胀开始显化有关。
当前,股市难以调整也反映了市场内部的利益博弈。当前,一般是正规机构和私募资金“坐庄”主导行情。此轮牛市之初,参与者不明就里,后市更出人意料,达2000点后,私募资金开始撤离以避风险,机构主导的大蓝筹行情将指数拉至3000点,踏空的私募资金此时介入高市盈率的、亏损的、ST的所谓“垃圾股”,同时,正规机构陆续减仓,而私募资金以及散户开始爆炒“垃圾股”以及其他股票,大蓝筹则持续调整。因此,4000点时踏空千点的QFII以及国内券商分析师一起唱空股市被舆论认为是“阴谋”,配合监管部门的担忧来打压市场抢筹,恢复他们呼风唤雨的“老秩序”。因此散户肯定不愿将手中的筹码放空,自牛市以来,空头大都损失惨重,散户有前车之鉴。
有专家认为,中国股市出现结构性泡沫,大盘蓝筹股市盈率较为合理,而垃圾股泡沫严重。指责股民狂炒酿成垃圾股泡沫实属避重就轻,因为“垃圾股”泡沫的导火索是相关政策:多数ST公司被地方国资或证管办部门积极营救,实施资产注入、重组、借壳等资本运作,而非国资控股ST公司则伙同私募资金,搞同样运作,并公开重组的意向,较低的股价和重组后可能的数倍收益都给投资者强烈投机预期,市场焉能不炒?
此外,一系列的制度性因素也刺激了转型中的中国股市,比如通胀和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资产重估就需要一个混沌的市场来确认,难以避免泡沫;央企整体上市和重组兼并、2008年税改等政策预期也被透支,新会计准则可能被利用于业绩的虚构,新股发行价格过高等,都为股市推波助澜。如果中国股市存在泡沫,主要是制度刺激,诱惑居民狂炒。随着证券开户数越来越多,政府应加大资产供给,加快蓝筹上市步伐,同时,监管部门应该严肃监管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以及内幕交易,并防止金融借贷流入股市,即加强监管但不干预股市运行。
内地股市热爆,不少人担忧其中泡沫将破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24日在港表示,媒体对“股市泡沫论”报道太多,其实股市如同啤酒...
2007-05-25 10:52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