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关于银行拨备不得不说的话

  贷款损失准备,确实是银行调节利润的一个阀门。多拨备,少计利润,内部资本金补充相应减少;少拨备,当期利润增加,内部资本金补充自然增加。客观地讲,只要符合银行监管的法律要求,多一分少一分,完全是由银行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自主决定。

  不得不说的是,动辄以拨备高低,判断一家银行安全性高,或是利润造假,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是偏颇的和错误的。

  首先,银行拨备越高越安全这个命题并不成立。打个比方,一个喝醉酒的司机开一辆宝马,和一个清醒的司机开一辆夏利,你愿意坐哪一辆车呢?没有有效的风控体系和手段的银行,就象酒后驾车,车再好,也避免不了车祸的发生。高额拨备所起的作用,只是减轻车祸的冲击力而已。

  其次,高额拨备造成的负作用是,严重影响了银行资本的效率,降低股东的投资回报,随之伴生是银行不停地圈钱。这一点,在国内几家拨备覆盖率超过100%的银行身上,显得尤其突出。当然,高额计提拨备与不断圈钱,这两者的因果关系,很可能是倒过来的,银行为了圈钱,有意多计拨备。这又好比,一个富家子弟,穿着裘皮大衣伸手找平民百姓要饭吃,给还是不给?

  第三,简单地拿一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百分比水平跟另一家银行相比,不具有科学性。一位银行界的专家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一个屋子里坐满了人,我们只知道总人数和总体重,计算出人均体重数,让你判断这屋子里的人是偏轻还是偏重,还是不重不轻恰到好处,显然是没办法判断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屋里的男女的比例、年龄的构成等直接影响判断的要素。同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也是如此。

  根据财政部最新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呆帐准备包括一般准备和相关资产减值准备。按照财政部的规定,金融企业需以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来提取一般准备。而在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中,除对坏帐、长期投资的损失计提外,贷款损失准备根据五级分类标准,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次级和可疑类的计提比例,可上下浮动20%,另有对特定国家、地区或行业发放贷款计提的特别准备。

  每家银行的贷款构成不同,就好比每个屋子的男女构成比例不同一样,是无法仅靠一个总平均数来判断哪个屋子的人更苗条可爱的或是更强壮有力的。

  不幸的是,国内舆论居然以拨备水平论英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深发展拨备水平的议论。先是中信证券杨青丽的研究报告,指责深发展以少计拨备的手法,虚增利润,并做出如果拨备覆盖率提高多少,利润会减少多少的假设。后有《经济观察报》在深发展股改之际推出《深发展股改寻踪》一文,借他人之口指控深发展“连续三年在不良资产拨备上存在有组织性的作假行为。”

  老实说,这两篇文章都是极不严肃和缺少专业水准的,大有将研究报告和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报道娱乐化的趋势。以《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为例,记者指控深发展最有力的论据是,“2006年深发展整个不良资产准备金计提总额为16.797亿。而若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的标准则少计提了38.6亿元。”

  很明显,作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完全没有概念。深发展06年报根据前述财政部最新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清楚地注明,报告期末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9.37亿元,而作为抵御尚未识别风险的一般风险准备余额为16.79亿元。

  文章的第一个致命错误是,把一般准备当成了全部贷款准备,以偏概全,犯了常识错误。更搞笑的是第二个错误,竟然在表格中用一般准备,减去作者自己列表计算的贷款损失准备55.4054亿元(当然也是用财政部的标准,不过这更容易迷惑人),即:16.797亿-55.4054亿=-38.6084亿来计算拨备缺口,真是驴唇不对马嘴,错得离谱。

  这样存在不可饶恕错误的文章,居然能够通过层层编辑关,堂而皇之登诸报端,让人对报纸的严肃性也加上一份怀疑。最起码可做的是,应该请一位独立的、第三方会计师对文中提及的会计概念和结论提供咨询意见,也绝对不至如此贻笑大方。

  而杨青丽作为中信证券首席金融分析师,那篇情绪化的报告已让业界哗然多时,在此不想多论。据了解,杨青丽作为资深行业研究员,迄今为止,几乎从未到深发展进行调研。银行方面也曾多次力邀其参加分析师座谈会,甚至上门沟通,均被其拒绝。一方面缺乏实地调研,另一方面,在引用其公开信息资料时出现错误,这样的分析报告,究竟有多少价值?

  而其判断事物的逻辑也颇有值得商榷之处。试问,如果一切都可以假设,而假设也可以作为研究报告立论基础的话,为什么你不去问问其它银行,如果他们少计提一些拨备,利润会不会多一些,股东应多一些回报呢?

  回归事件的本质,究竟如何认识深发展拨备水平的高低。我们必须认识到,深发展是一家资本金严重不足,多年没有再融资,目前无法靠外部手段补充资本,在困境中抗争的银行。股改一日不过,深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尽快提高净利润水平,依靠自我积累的方式,使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争取发行次级债,将资本充足率补充到8%。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监管要求,换取异地开设分行的许可。一切一切,是为了今后的发展。

  深发展这些努力,可以说是别无选择。就象一个穷孩子,数九寒天,破衣烂衫,食不裹腹,看似可怜,但他仍埋头在自家田里苦干,并没有向别人伸手乞讨,内心是倔强的。与那些锦衣玉食却不停向股东要饭的银行相比,你愿意做哪家银行的股东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深发展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符合监管要求的。该行早在05年就已弥补了拨备缺口,目前拨备覆盖率已达48%。专项拨备也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的比例,进行了计提。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年报也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外部审计报告。因此,深发展计提水平本是无可厚非。而且,如果一定要比较的话,国外不少银行的拨备计提也只是这一水平。

  继续深究下去,深发展拨备同比减少,与其新增贷款质量提高密切相关。同反,很多银行的贷款质量堪忧,尽管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中的后三类)额下降,但关注类贷款大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银行甚至连正常类贷款都计提了拨备,如果把这样的举措看做是谨慎的话,倒不如看成是该行对其自身贷款质量和风控水平没有信心,趁着年景好,多提一点过冬粮,为将来的损失提供找补。

  事实上,拨备是个小窗口,冷静客观地分析,深发展确有不足,比如资本实力在上市银行中最弱,资本充足率达不到监管要求等等。但其中也透露出许多积极因素,为什么绝大多数研究员和记者看不到正面的东西,却死死抓住看似负面的东西不放呢?深发展,是中国所有商业银行中经历变革最剧烈的一家,唯一社会公众持股试点的上市银行,当年姓资姓社争论的焦点,业绩的沉沦起伏和新旧股东的更替,中西银行管理文化的冲突,必然会打碎旧有的秩序,原有的既得利益者会遭受不程度的损失。这,恐怕是一直以来围绕深发展进行的舆论混战的真实原因吧。拨备只是一个借口,且请分析师和记者把眼睛擦亮,切莫被人当枪使,失了自家的清誉。

  史 鉴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晓芬)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杨青丽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