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多赢:成都“东调”的和谐效应

  ——成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调查报道(下)

  ■本报记者 车海刚 王 彧 韩清华 魏开明

  上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公司到四川考察投资事宜,最先到的就是有一定电子工业基础的成都东郊,然而这个项目最终却“花落”乐山。

在成都采访时,记者不止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据说,令摩托罗拉止步东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的污染太厉害。

  据2000年的资料显示,大量工业污水直接排进贯穿东郊的沙河,22公里的河道沿线竟有排污口250个,年流入污水3788万吨。实际上,当时东郊不仅是导致成都城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源”,还是成都工业效益不佳的“重灾区”和中心城区的“贫民区”。企业亏损严重、职工生活困难、环境持续恶化,成为东郊难以化解的三大困境。那时的东郊工业区职工及家属总人口超过40万,其中有数万职工下岗,在岗职工的收入也连年走低,频繁发生的群体事件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如今,随着“东调”工作的基本完成,这一切都已经成了历史。四川省委政研室的调研报告认为,东调以来,东郊实现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群众受益等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效益。

  企业:

  从亏损6000万到盈利22亿

  160户实施搬迁改造的规模以上企业,显然是东调战略的直接受益者。

  成都市经委主任戴晓明说,东调的实施,摆脱了东郊多数企业面临困境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负担,使企业的落后生产力得到有效淘汰,技术装备上档升级,产品、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据成都市东调办统计,到2006年底,东调企业累计完成新厂建设投资159亿元。有129户企业新厂竣工投产或完成结构调整,占160户企业的80%。在这些企业当中,尽管有相当一部分是刚刚投产,尚处在调整和恢复期,但成都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并未因此而受影响,反而一路攀升。东调前的2000年,东郊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41亿元,利润为-5979万元;而2006年,仅搬迁投产企业即已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利润超过22亿元。据初步测算,东郊企业全面完成搬迁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00-600亿元,利税将突破150亿元,成为成都工业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点。

  遵循“搬迁改造与企业改革相结合、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改革方面,成都要求东调企业必须转变职工身份;改制后的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全部退出;鼓励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持股。截至目前,实施搬迁的企业都已同步进行了改制。

  在技术改造方面,成都市规定,对已列入国家和省级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积极做好跟踪协调和服务工作,促其尽快完成投产;对搬迁改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视为市重点技改项目给予贴息。攀成钢集团、成都银河创新公司等大多数企业都在搬迁中进行了技术改造。

  在联合重组、招商引资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攀钢集团成都钢管公司通过搬迁,与成都钢铁厂组建成新的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340轧管项目,向着世界一流无缝钢管和板材精品基地的目标跨进了一大步。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搬迁过程中同深圳华新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合作,以增资扩股和转让股份形式优化了内部股权结构,并分别引进资金5172万元、2851万元。截止到2006年底,东郊搬迁企业累计招商引资近70亿元,涉及32户企业、40个项目。

  采访期间,记者到攀成钢公司、成量公司、虹波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实地了解。攀成钢的负责人说,“东调对企业既是任务,更是机遇。”他告诉我们,去年同前年相比,攀成钢实现利润上升了16%,目前该公司的盈利已占整个攀钢集团的一半,“这都应当归功于搬迁改造后的结构调整”。

  有30年国企工作经历的成都市经委副主任陈晓棠感慨地说,“所谓凤凰涅 ,从1980年代国企改革开始就有这样的比喻,但真正能实现涅 的企业很少。”从这个角度看,成都的东调的确创出了一个奇迹。

  环境:“污染源”变身“桃花源”

  东调给东郊带来的最直观变化是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成都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随着大批企业的陆续迁出,成都城区每年减少水污染物排放1848万吨、烟尘5.28万吨、二氧化硫2.18万吨、氮氧化物4196吨,排污总量减少45%以上,消除了城市的一大污染源。

  以实施东调为契机,成都市投入近40亿元对流经东郊的沙河展开了综合整治,包括污染治理工程、防洪与河堤整治工程、绿化与园林景观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以往污水横流、烟尘弥漫的东郊片区彻底改变了面貌。特别是精心打造的“沙河八景”,为成都新添了一条靓丽的沙河沿岸风光带。这项工程先后获得“中国人居范例奖”和“国际舍斯河流奖”。

  成都市副市长朱志宏不无自豪地说:“现在的沙河再也不是一条臭水沟了,它的水质已经达到了可以游泳的标准。”

  同时,由东郊搬迁到新区的企业,一律严格按照国家环保“三同时”的要求,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均已通过环评和环保验收,实现了达标排放。攀成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搬迁决不是把污染外移,决不给迁入地增加环境负担。他说,攀成钢自搬迁以来已投资7000万元用于废水处理、4000万元用于废气治理,废渣则全部回收利用,现已被四川省列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成都市青白江区是攀成钢的新址所在地。戴晓明在出任市经委主任前曾担任青白江区委书记,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介绍说,虽然青白江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但环境质量却越来越好,环境容量越来越大,“鸟类比以前还多了”。

  城市环境的这些积极变化,为成都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最佳旅游城市增加了分量不轻的砝码。

  政府:“让利”换来稳定的税源

  朱志宏回忆说,当初讨论以企业为主导、市场化操作的东调模式时,政府内部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政府不能从土地升值中获益,吃亏了。对此,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认识很清醒:假如企业不搬走,城市土地得不到开发,它的价值就是虚拟的,等于抱着金饭碗没饭吃。

  实践证明了决策层的远见。据成都市东调办和市国土资源局测算,到2006年底为止,在东调企业老厂土地的处置中,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优惠政策向企业让利约18亿元;按东调政策通过技改专项资金支持、技改和技术创新贴息、内退职工社保补贴等支付企业的资金共2.5亿元,合计为20亿元左右。但同时,政府通过东调企业处置土地收取的土地出让费已超过12亿元,这还不包括土地开发商缴纳的费用。此外,企业无偿地向政府交出了约1500亩土地,用于绿地、道路、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政府还低价收回了1600多亩土地用于沙河整治、旧城改造和重点招商项目建设。实施东调这一浩大的系统工程,并未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更重要的是,通过“四个结合”的搬迁改造,既盘活了工业存量,又引进了工业增量;既巩固了传统支柱产业,又培育形成了新的支柱产业。这些做大做强的企业,将成为政府长期稳定的税源。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东调搬迁投产企业入库税金已突破45亿元。预计东调全面完成后,税收还会成倍增加。

  迁入地:东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东调企业迁入的成都近郊各区市县来说,一大批工业企业的入驻犹如马力强劲的引擎,构筑起较为坚实的产业支撑,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最大的东调企业攀成钢公司为例,攀成钢搬迁到青白江区以来,已完成投资40亿元,最终投资将达到60-70亿元。加上其他落户青白江的已投产东调企业,去年共实现工业产值9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1%;上缴纳税近4亿元。戴晓明在担任青白江区委书记时曾提出要把青白江建成“成都的工业高地”,他说:“正因为有了东调,才有这样的底气。”

  由于东郊企业搬迁按统一的产业布局规划进行,成都各区市县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例如,引导冶金、化工类企业迁入青白江区,机械制造企业迁入新都区、龙泉驿区,突出了这些区域的产业特色。龙泉驿区是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所在地,重点接收机械制造(汽车)类和电子元器件企业。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贾伦才介绍说,东调前,电子产业占开发区的比重为15%-20%;东调后,这一比重已上升到30%。2005年,成都经开区被信息产业部命名为“国家电子元器件产业园”。

  就成都全市来看,东调中实现的工业向园区集中和产业聚集,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对于正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四川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成都来说,这一点的意义之深远不言而喻。

  搬迁企业为迁入地带来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有助于促进当地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区域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据介绍,仅迁入青白江区的东调企业,就已安置当地劳动力就业近5000人。攀成钢公司负责人分析说,工业企业的进驻可以产生倍增效应,一个产业工人大约可以带动5-6个相关的服务业岗位。青白江区区长杨林兴的“账”算得更长远,他说:东调企业带来的数万产业工人将改变青白江的人口结构,注入工业文明的因子,“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杠杆”。

  迁出地:城市功能悄然嬗变

  大量企业搬离东郊,并未造成这一地区的税源和就业岗位流失,相反,孕育出了更多高质量的新经济增长点。

  根据成都市的总体规划,东郊被确定为“由城市副中心、片区中心、居住中心等三级中心组成的,集居住生活、物流配送、科技产业、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区”。

  在东郊企业最集中的成华区,五年来通过“腾笼换鸟”、“退二进三”,城市功能发生了嬗变,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0亿元增长到了19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从6亿元增加到34.6亿元。成华区委书记宋朝华说,“虽然工业企业少了,但成华的第三产业这几年发展迅速。况且,一些搬迁企业还把研发、销售中心留在了成华。”他表示,今后成华将适当发展都市工业、楼宇工业。

  据悉,实施东调以来,成华区60%以上的企业员工未因企业搬迁而失业。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同五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2倍多和70%以上。

  东郊的锦江区,也正在由冶金、机械等传统工业产业向都市工业、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转型。

  包括朱志宏副市长在内的诸多东调工作参与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几点经验,包括战略思维、全局观念、宏观视野、创新意识等;但同时他们也强调,成都的做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比如,作为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级差地租相对较高,中小城市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成都市东调办的人士说,尽管尚未完成搬迁改造的企业已经不多,但东调的收尾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国家的土地新政可能会给企业搬迁带来一定影响,他们将加强研究,适时调整,确保东调工作早日全面完成。

  

(责任编辑:悲风)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企业科协总量达12638个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企业科协总量达12638个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月金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了解到,目前全国省地县三级科协联系的企业科协总量达到12638个...

2007-05-29 09:22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朱志宏 | 戴晓明 | 成钢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