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中国认证乱象:认证成为大蛋糕 人人都来分杯羹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国家的经济起飞,让我们有了这样多的认证需求,让社会上冒出了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认证。但是,这种认证本身由谁来主导?由国家,还是由专家?当百姓们感觉本应该是最可靠的“国家加专家”的牙防组出了问题的时候,人们才认识到,真正能确保论证水平的,应该是由行业内专家组成的独立的、民间的、与各方利益都无关的行业组织。

国家行政力量的介入、特别是在经济利益上的暧昧不清,是目前认证弊端屡治不清的原因所在

  认证成为“大蛋糕”

  由牙防组事件而牵出的认证行业内那些“公开的秘密”,开始在法律的裁决下被晾晒

  ★ 本刊记者/何忠洲 王寻

  5月21日,关于牙防组,有了来自卫生部规划司财务审计处的最新权威消息:牙防组通过违规认证获取了至少218.5万元的利益。在此之前,有媒体报道说,牙防组还曾接受过宝洁公司的1000万元赞助。宝洁公司为此发表声明,称该捐助是捐赠给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的,与牙防组认证无关。但卫生部的审计报告,对牙防组与牙病防治基金会两者的财务关系的描述是:“牙防组利用基金会的账户收款,牙防组与赞助单位签订协议后,单位将赞助等款项汇入基金会账户,然后再由基金会账户转入牙防组账户。”

  牙防组认证事件从某种角度,被人们看成是中消协欧典地板“3·15标志”事件的翻版。

  中消协的“3·15认证”并没有一套固定的价格。以中消协授予欧典地板“3·15标志”认证的具体案例来说,中消协方面收取了欧典公司20万元的费用,并且每次认证的有效期为2年,过期之后还要交纳一笔费用。

  无论是牙防组事件还是欧典地板事件,来自民间对他们长时间诉讼的指向却是一致的:非法认证。无论是牙防组,还是中消协,都同样未得到我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它们都没有认证资质,却进行着对消费者有着巨大引导作用的产品认证。

  而由此牵出的认证行业内那些“公开的秘密”,开始在法律的裁决下被晾晒。

  人人都来分认证一杯羹

  就在牙防组认证事件同时,羽绒服上“抗菌标志”的颁发方——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协会,被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指出本身并不具备认证资质。而河南宝丰酒业更是以“第六届中国名酒”评定违法为由状告商务部,商务部在5月17日宣布暂停评选活动。

  2007年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还曾公布:中国绿色市场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质量安全监管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中国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绿色环保产业认证委员会等5家打着“国”字头的组织机构,是未经国家认证与认可监督委员会(简称“认监委”)批准设立的非法认证机构。

  甚至那些合法的认证机构,也屡屡爆出问题。相应的数据显示:

  2004年,认监委对6家认证机构进行了行政告诫,要求8家指定认证机构进行整改;同年10月,在自查自纠之后,国家认监委撤销了96家认证机构不符合规定的各类分支机构和办事处。

  2005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暂停、撤销和注销了总计20745张CCC(即所谓的“3C认证”,即国家强制性认证)证书,涉及工厂7743家。同年,国家认监委对11家指定认证机构下发了整改问题通知书。

  2006年8月,国家认监委在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机构的检查中,对11家认证机构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对23家承担检测任务的实验室做出了处理,撤销了其中15家实验室的检测业务,8家实验室被限期整改。同年,撤销了15家CCC认证指定实验室检测业务。

  ……

  认证、评比所暴露的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高层的注意。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纠风办2007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对政府部门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举办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消各类要求基层、企业、群众出钱出物出工或以各种名目收费的项目。

  证书大国的巨大市场容量

  认证被视为是一个朝阳产业。

  这个产业的市场容量,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长城认证广州中心总经理陈世国2003年时曾有过估算,当时,仅珠三角就有90余万家企业要通过企业体系认证,“以每家企业体系认证收费2万元计,可收取体系认证费180亿元;其中至少有60万家为生产型企业,这其中又至少有20万家出口型企业的产品出口要通过质量检验认证,以每家企业收费3万元计,则有一次性检验认证收费60亿的巨大市场。此后,跟踪服务要收取比例为认证收费1/3的年费,即每年可收取的年费就高达20亿元之巨。”

  陈世国说,“长三角的市场比珠三角更大,如果将全国检验认证市场囊括在内,至少有不下于500亿的一次性市场和200亿年费市场。”

  庞大的利益曾经使得很多国际认证机构都曾纷纷抢滩中国,国内的各种认证机构更是如雨后春笋。这使得中国的认证市场一时纷繁芜杂。

  由最开始适应进出口需要而对电工产品和电子元器件产品所进行的认证,到如今几乎涵盖所有行业与产业,认证行业在中国呈现出复杂的分类。

  从认证机构来分,有中央认证、地方认证,还有行业协会组织、专业学术团体、知名企业的认证;

  从认证类型来讲,有国家注册认证、国家职业认证、人事部职称评聘、行业认证、著名企业认证、岗位技能认证等;

  从认证性质分,有强制性认证(在中国即3C认证)和推荐性认证。

  而每一个行业,又可以再进一步细分。

  单以质量认证而言,按认证对象分,就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及生产准入制度认证等。

  由此颁发的证书就更多。单一个绿色环保认证,就有“名牌推荐产品”“上榜品牌”“特殊贡献奖”“30家质量合格供货放心品牌”“消费者最信赖的中国质量500强”“用户满意度推荐十大品牌”等数不胜数的认证。

  2006年8月29日,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我国认证机构颁发的证书总数和获证的各类组织总数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国内经过认可的各类认证机构达119家,这些机构颁发的各类认证证书数量超过39万份,其中质量认证证书数量和获证企业居全球第一;实验室认可数量已经超过2600个,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检查机构认可数量65个。美国质量协会评价说:“中国改革认证认可工作的效率,在国际上罕见”。

  但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告诉本刊记者,“中国是世界证书大国,却不是证书强国。”一个最为直接的理由是:“很多经过中国认证公司认证过的产品在出口时并不被认可,他们都知道中国的很多认证本身有问题。”

  这在认监委公布的数据上也有显示:2002~2006四年间,各指定认证机构共撤销认证证书868张,涉及391家企业;注销20581张证书,涉及4165家企业;暂停证书24277张,涉及9838家企业。

  其中原因,纷繁复杂。“李鬼”作乱被视为是一个重要原因。上海某认证公司市场部苏姓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2002年左右,一个中型企业,一个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认证做下来,需要交纳5万元;但是现在,做认证的中介公司可能连1万元还不一定收得到。“你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认证公司,它私底下压价就把认证做了。”

  ISO9000在中国的“自贬”之路

  如今做ISO9000质量认证的公司,在全国有数百家。认证公司们的激烈竞争,导致这套当年著名的国际认证体系,实际演变为一手交钱一手拿证的生意,而且是越卖越贱的生意。

  ISO9000系列标准最初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开始公布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从而减少国际贸易的成本。目前,它已被80多个国家采用,其中包括全部欧盟国家、日本、美国等。而许多跨国集团公司也把是否通过ISO质量认证作为条件用以约束供应商。在这种条件下,中国企业如果要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ISO9000质量认证无疑是第一张门票。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将认证工作授权给各个国家自行操作。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ISO质量认证体系,目前相应的监管机构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简称“认可委”),它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证能力进行资格认可工作。

  ISO认证收费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收费的高低与被审核方的员工数量直接相关。例如,一个员工规模在276人~425人的企业,它的初审需要10人天(即认证公司所派出具有正式资格的审核员人数乘以审查的时间,例如2名审核员×0.5天=1人天)。而1人天的审核费用为3000元,再加上申请费1000元,注册费2000元,这家企业在初审中所应缴纳的认证费用至少需要33000元。

  按规定,ISO认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3年,有效期内要进行每年至少1次的年度监审,这样规模的企业监审要求3.5人天。而有效期后还要进行复审,要求为7人天。而目前,全国已有8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含机关)取得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每年还有众多的企业在申请通过ISO认证,因而呈现出一个巨大的认证市场。

  一方面市场巨大,另一方面想来抢这块肥肉的企业也为数众多。目前,仅在认可委注册的国内认证机构就达282家,加上国外的和众多未能注册的非正式认证机构,竞争相当激烈。这样,各认证公司为了吸引客户,纷纷打出广告:“提供快速ISO认证,通过率100%”。宫瑾春(化名)是北京某认证公司的认证师,她曾经在审核一家建筑单位时发现了诸多严重问题,并把情况上报给了公司,“但公司最后居然还是给他们发牌了,完全没有考虑实际的审核效果”。

  王曼丽(化名)在苏州一家认证公司工作,她说:“现在的企业都希望收费低一点,审查时放宽一点。为了能够保证客户资源,认证公司们几乎可以满足企业的任何要求。” 在天津某认证公司的工作已6年的陶女士告诉记者:“以我所接触的几十家认证公司,只要交钱,百分之百能拿到证。”

  王曼丽还介绍说,最近,认监委为规范市场,防止恶性竞争,规定了ISO9000质量认证的最低限价:办理ISO认证初审最低金额不能低于12000元。“而在过去,有的公司甚至可以3000块钱就搞定。这样的话,认证公司的审核自然也就不负责任了。”

  正因如此,国内ISO认证的含金量已经开始遭到质疑。李忠(化名)是一家测量公司的负责人。他认为:“ISO9000质量认证现在已经完全泛滥了。假如我们公司拿一个ISO9000认证的证书出来,客户根本就不会理睬。因为大家都知道你这个只要花钱就能够取得。”因此,企业现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二方审核,即由对方的公司派人按照ISO9000的标准亲自进行审核。

  这种非正常的竞争,使得认证行业的利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被摊薄。这也使得正规的认证公司也不得不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关门大吉。

  

(责任编辑:悲风)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曼丽 | 陈世国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