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办公厅5月29日发出了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抓好生猪生产等;同日,教育部也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高校在保持饭菜质量的同时,稳定饭菜价格。
近段时间各地猪肉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引起政府部门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可是,纵观自肉价上涨以后,媒体大量的报道和来自政府部门的信息,给公众传导着一个非常明显的倾向,即:稳定肉价、给予城市困难群体补贴、动用国家储备等每一项措施都是在让城里人放心:“肉价”很快就会降下来;而对涉及农民群体的利益,如何使肉价、粮价等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防止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防止再下滑到涨价前那种农民赔钱养猪的尴尬境地,却很少看到有关报道或政府部门的具体措施,这种在肉价调控上的表现,根源在于我们一些决策部门仍然延续着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思维模式。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思路:从公共投入、户籍管理、到产品价格管理都是如此。尤其是产品定价,国家利用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以农补工、以乡补城。这种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经济的方式,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一定作用。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把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作为新的发展目标以后,二元结构的思维定势开始得到扭转。但这种传统的思维观念,一遇到具体情况,就成为一些决策部门的首选方式,这次肉价调控措施就带有明显的二元色彩。
城乡二元结构思维的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农产品局部的过剩或滞销,并不能马上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而一旦价格波动较大,波及城市市场,就采用行政手段“稳定”、“降低”、“回落”到原来的价格水平,至于农民的利益如何保障,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比如近年来,广西农民砍甘蔗、陕西农民砍苹果树,以及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刚刚报道的(5月30日)山西朔州市同样因为饲料价格上涨而牛奶价格不涨反跌,使农民大量宰杀或出售奶牛,农民利益受到很大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与肉价上涨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的现状因为是局部发生,没有波及到城市的市场供应,所以就任其自生自灭,很少看到像肉价上涨一样有行政干预或政策指导,只有发展到影响城市供应以后,才引起关注,但往往为时已晚,社会要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
城乡二元结构思维另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城市居民利益优先于农民利益。因此,凡是涉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时,就要以行政手段调控,调控的结果总是以农产品的价格降低或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农民的获利空间受到打压而结束。这一点,从去年以来的粮食、油料产品价格短期上涨、到这次的猪肉价格大幅度提高、“稳定”、“回落”,其价格起伏的过程都是如此。为什么农民经营的农产品,亏损了,就是市场因素,得不到政府的补偿,而好不容易遇到价格上涨的契机,政府又用行政手段“稳定”?这对农民来说,显然有悖于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然决定了让农产品生产经营走市场化的路子,那么,政府部门就应当从指导思想上摈弃城乡二元结构的思维模式,通过政府行为保障市场化机制顺利推进,把农民致富的增收渠道,确定在农产品的技术进步和科学、合理的价格水平上,使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城市职工收入的增加而合理上涨,不能一遇到农产品价格涨价就“稳定”、就“价格回落”。这样的指导思想,能否从这次的猪肉价格调控做起呢?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