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 千亿私募基金等待合法化 > 私募基金相关新闻

私募基金:从地下坐庄到阳光投资

  说到私募基金,老股民会立刻想到2001年左右盛极一时的庄家,像曾经操作54亿元的第一强庄吕梁,以及横霸一方的德隆系,明天系等。而近两年的新股民会想到民间股神林园,博时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肖华加盟了私募基金。

  不仅仅是想到的代言人不同,其实新老股民对于私募基金的亲身感受也不同,老股民会将私募等同于庄家,只是在市场中忽隐忽现,感觉神秘而遥远,而新股民则会将私募基金当成短线高手,大大小小的私募不断出现在身边,签一个合作协议或者仅仅是口头承诺就成了私募的参与者。

  时过境迁,市场行情在变,市场的参与者在变,私募基金的形象和作用也在变,一个曾经经历过新老私募的资金管理人感慨,我们不是传说中的庄家,也不是神秘的短线高手,而是拥有成熟的市场经验和风险控制力的专业投资人,随着市场和投资者的不断成熟,私募基金也是今非昔比,新老私募有着翻天覆地的差别,过去是为发财,现在则是为理财。当然,在没有阳光身份的现状下,由于市场需求越发强烈,私募基金的市场是鱼龙混杂,千差万别的,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和选择。

  ●身份不阳光 资金来源变阳光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于私募基金的印象更多是负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没有合法的阳光身份,没有名正言顺的市场准入资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资金在一个投资者的账户上,委托一个专业人士来操作,叫做委托理财,是合规的,但是私募基金是要将很多投资者的钱集中在一起操作,就算是非法的方式了。尽管今天的私募基金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投资者对于此类模式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似乎还没有私募身份合法化的迹象,反而会有提示风险的信号。

  但是,在牛市火爆行情中,赚钱是硬道理,不断传出的创富神话将私募基金逐渐推到市场前沿,不阳光的身份,却在吸引着更多的阳光资金,影响着市场的阴晴和涨跌。由于这部分资金是隐藏在市场背后的,没有人能真正统计出它的真实规模,有说法是私募基金的规模在7000亿以上,但是很多圈里的人却表示,实际资金规模没有这么大,在7000亿中,企业自有资金的直接投资也占据了很大份额。据了解,一般的私募资金规模在5000万左右,小私募中的个人投资者居多,大私募中的企业资金居多,10家私募中,大约3家是企业资金组成的基金,但从市场占有上看,企业资金与个人资金基本是各占半壁江山

  之所以说今天的私募形象要胜过2001年的私募,不是规模的增加,而是资金来源的质变。老私募的资金主要是贷款,包括银行的违规贷款和民间的高息揽存,资金面的灰色直接决定了投资过程的巨大风险,也直接将私募定位成边缘的不良市场形象。而今天的私募资金,很大一部分是渴望理财增值的阳光资金,并且很多是主动要求加盟的个人投资者,有人评价是,资金性质的改变让私募脱胎换骨,进入了崭新的更加积极的发展阶段。

  ●说的不做做的不说私募模式形形色色

  在我们身边悄然诞生的私募基金可谓形形色色,各种模式和各种风格充斥其中,令人眼花缭乱。粗略总结起来,包括四大类的私募。

  主流私募基金是建立投资公司或者成立信托计划。在操作前,要和参与客户,所在券商签订三方协议,就委托金额,收益分成比例,是否保本,亏损底线等方面达成共识,并由券商充当第三方风险控制人,一旦到最后亏损底线就强行平仓。一般的协议潜规则是保不亏,或者10%的亏损;盈利部分三七开分成,管理者拿三成,投资者拿七成,委托时间最短为一年期。很类似理财产品的规定。当然,如果是水平和实力很强的私募基金经理,可以将盈利分成提高到五五分,也照样是趋之若鹜,核心竞争力就是其盈利能力。这一类私募的发起人多是来自券商和公募基金的专业人士,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投资水平,但一直缺乏施展能力的平台,索性自己单挑一摊。

  第二类是投资咨询公司的形式。它是以会员制的方式招徕客户统一在一家券商开户,但不直接为客户操作。方式是利用媒体高调推荐股票,提高公司和个人的市场影响力,由此来影响和引导客户的操作,但不会与客户收益分成,盈利点是与券商提取手续费,比如券商向客户收取的是0.2%手续费,会给投资咨询公司0.05%的返点,同时,公司也会发行专刊,资讯等收费刊物。这类模式多是活跃在媒体上的股评人士发起,虽然盈利空间有限,但也不会承担操作风险,是比较稳妥的模式。也许很多投资者都发现,一些曾经挂名在某个证券公司的股市名嘴,突然变成了资深人士某某某,而且加大了曝光率,基本就是这类私募基金的发起人。  

  所谓说的不做,做的不说,一般真正操作的私募是隐藏在市场中间的,很少站出来说话,而频频亮相点评荐股的,往往是不会直接操作的。几年前,曾经有一批很有名气的投资咨询公司,是先交费再告诉股票,或者与上市公司勾结拉高出货,坑害了很多投资者,现在随着监管力度加大,类似的做法已经被明令禁止了。

  第三类模式则是企业出资的模式,一般这样的私募不会承担很大风险,以收益安全操作稳健为主。但由于这部分资金的阳光度不高,往往会有企业高层假公济私的资金,所以一旦遇到市场震荡,会快速撤离市场,不敢恋战和冒险。有分析认为,在6月4日和5日的暴跌中,就是企业灰色资金的恐慌抛盘加剧了市场下跌。

  第四类则是自发形成的小作坊式私募。在上海深圳都有很多自发的私募模式,就是一群股友或者邻居朋友推举一位精神领袖,将钱交给他操作,没有协议也没有收益承诺,一般都是委托者自发的给这位精神领袖一个红包,表示感谢。这样的模式完全仰仗个人的操作和信用,挣钱皆大欢喜,亏钱则很容易反目为仇,容易自生自灭。

  ●从炒消息坐庄到价值投资

  对于私募基金风格的认识大致有三种,一是认为还是延续以往坐庄的风格,二是认为私募主要以炒作垃圾股为主,三是认为私募只会频繁换手做短线。

  一位管理过新老私募的专业人士坦言,这是对私募的误解,其实,随着市场的变化,现在的私募风格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和以往的老私募有着截然不同的操作模式。

  在私募基金最繁盛的2001年,操作模式几乎如出一辙,就是炒作信息不对称,进行庄散博弈。第一步是和上市公司达成合作联盟,第二步是通过贷款等方式找钱,也包括上市公司的资金,第三步搜集一大批身份证开户。之后就是上市公司出利空,股价跌下去进行吸货,然后公司推出利好消息,配合私募拉高出货。发展到极端的状况是,私募高度控盘,能高达95%的筹码,上市公司受利益驱动,乱发消息,甚至造假,造成很大的市场混乱。当年的造假大王银广夏,蓝田,以及中科系和德隆系股票都是这样的强庄股,也都经历了神话破灭的过程。由于这类私募资金来源和操作风格都不规矩,所以很容易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一旦出现问题,二级市场将出现雪崩行情,套死了很多无辜的投资者,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之后由于市场环境不好,到2002年,大部分私募都被杀光了。

  但时至今日,监管越发严格,单庄股已经不复存在,炒消息的难度也加大了,私募基金也不可能靠坐庄生存,一位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介绍,主流的私募也是倡导价值投资理念,以稳健操作为主的,它是做资产管理的,按照一般的规律,人均管理资产不能超过1500万,否则投资能力会下降。所以私募也应该和公募基金一样组建投研团队,要定期商讨市场宏观面和基本面的变化,定期做投资策略和操作计划,建立股票池,进行选股和择时的安排,要有很强的计划性和风险控制能力。

  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没穿衣服,在熊市牛市的涨跌中,诸多私募基金可谓是前仆后继有生有死。所以投资者选择私募基金,一定要理性,要看整体团队的实力和信用,不要看重承诺的高收益。

  ●名词解释

  “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其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基于签订委托投资合同的契约型集合投资基金,二是基于共同出资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资基金。

  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私募基金占投资者交易资金的比重达到30%—35%,资金总规模在6000到7000亿元之间,整体规模超过公募基金一倍。

  地区分布上,我国的私募资金又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辽宁江苏等地,但主体地域却在动态演变。从2001年11月开始,广州地区的交易量攀升很快,并已经超过上海、北京,形成“南强北弱”的格局。

  ●发展历程

  1993年-1995年:萌芽阶段,这期间证券公司与大客户逐渐形成了不规范的信托关系;

  1996年-1998年:形成阶段,此期间上市公司将闲置资金委托承销商进行投资,众多的咨询顾问公司成为私募基金操盘手;

  1999年-2000年:盲目发展阶段,由于投资管理公司大热,大量证券业的精英跳槽,凭着熟稔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市场营销,一呼百应。

  2001年以后:逐步规范、调整阶段,其操作策略由保本业务向集中投资策略的转变,操作手法由跟庄做股到资金推动和价值发现相结合转变。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雍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和公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