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理财消费-搜狐财经

盲目营销风险提示不足 银行专业理财师紧缺

  近日,银监会、央行均有高层人士公开陈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盲目营销、风险揭示不足的“乱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片面夸大产品优势,风险揭示不足,可能并非银行有意为之,而是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所致。

  记者致电上海一商业银行理财中心,表示在加息预期比较强烈之际,想购买一款与利率挂钩、短期限产品,并希望能给予指导。

该行一理财咨询人员随即向记者介绍一款3个月理财产品,最高收益可达3.2%,转化成年收益可达12.8%,收益绝对高于储蓄,甚至超过打新股产品,并且保证本金安全等等。但记者从该产品说明书上看到,该产品仅给出一个收益波动区间,3.2%是上限,收益也可能为2.8%。然而,对于收益受何种因素影响波动,该人士却回答,要经过很复杂计算,“我们有专业团队管理,会为客户争取最高收益”。随后,记者又咨询该行理财中心负责人,原来该产品每一个观察日,会根据挂钩利率水平计算下一计息周期的收益,只有当挂钩利率连续3个月一直运行于某一上线,才可能获得最高收益。收益水平完全是根据银行间报价测算,与专业团队操作无关。同时,该负责人表示,商业银行不应承诺“绝对高于储蓄”。

  根据银监会通知,禁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人员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不符的产品、采取有意隐瞒或歪曲产品重要风险信息等欺骗手段销售产品。

  事实上,银行销售人员并非出于有意隐瞒。沪上一国有银行理财顾问告诉记者,中资银行自行研发、销售理财产品的历史不长,所有产品都由总行资金部开发,上海只是一个销售地点。目前,很多理财咨询师都是经过自学或简单培训上岗,通过业内权威“香港银行学会专业财富管理师认证”的人员,每家银行仅有几个。发展理财业务,各网点至少应配备1-2名专业人员,目前缺口比较大,更难做到对客户细分,推荐不同风险和收益的产品。

  对于国内理财专业人才短缺、客户经理把代客理财等同于产品营销的现象,央行负责人近日建议,各商业银行要注重理财专家队伍建设,不然,客户在风险不明情况下购买,一旦无法实现银行宣传的预期收益,最终伤害的是银行公信力。

  理财产品风险潜在银行重视客户评估

  近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沪直言理财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记者昨日获悉,沪上银行越来越重视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在销售过程中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操作。

  据了解,国内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迅速,2006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本外币募集总额4000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近一倍,预计2007年理财产品募集量将再创新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产品销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建立客户适合度评估机制,依据其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对客户风险承受度评估。做好客户分类,明确理财产品的目标客户群,向目标客户提供与其风险等级适当的产品。

  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私人业务部副总经理赵志敏向记者介绍,该行要求每个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填写表格进行风险评估,由银行综合评估客户,分进取型、保守型及稳健型客户。银行对每个产品有不同星级分类,如三星级以上的产品只能向稳健型客户销售。如果客户与产品风险属性不匹配,则不能进行产品销售。她认为,如果风险揭示不到位,无论股市是好是坏,客户都会面临风险。

  业内人士提醒,客户不能只看到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风险与收益对等,高收益率产品预期落空的案例也有不少。2004年各银行大量发行的与海外指标挂钩的外汇理财产品,就普遍未能实现高收益。卜春艳

(责任编辑:王燕)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