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看到北京林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庞玉良投资10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帕希姆机场的消息,笔者的第一反应是:庞玉良有没有可能收购一家国内机场,比如赔得一塌糊涂的某家二级城市机场?
推想出来,假如庞玉良提出这样的想法,无数民众将会愤怒地反对,很多民众本能地都觉得,私人企业收购机场肯定居心叵测。
最新的消息则表明,庞玉良不仅不能收购国内机场,连外国机场也不能收购,即使外国当地政府已经大方地让庞玉良来收购。有记者调查说,庞玉良收购德国帕希姆机场的事情,未获商务部核准,涉嫌交易违规,而按照外汇管理规定,未经商务部门核准和备案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部门对这一项下的购汇和汇出将不予放行。
现在还不清楚,究竟是庞玉良向商务部提出申请了但未被批准,还是庞根本尚未提出申请。但不论是哪种情形,要求到境外投资的私人企业向商务部报批,总归是一条十分荒唐的规定。之所以有这么一个规定,大约是因为,庞玉良是中国人,而他收购一家外国机场,带有对外投资的性质,而对外投资大约是划归商务部管理的。但是,假定对外投资的主体是国有企业,那政府进行审查,大约还有点道理。但私人企业拿自己的钱投资,关商务部什么事?难道商务部聪明地知道一项投资能否赚钱?
尽管商务部并不可能知道企业的投资是否合理,但另一个部门却以商务部的批准为前提。私人企业要对外投资需要用到外汇,而在中国,政府对外汇实行严格管制,民众和企业必须把外汇出售给政府,对外投资需用外汇则需要向政府申请。而外汇管理部门是否给你外汇,得看商务部的批文。商务部如果没有批文,私人企业即使看到了海外赚钱的前景,也无法去海外投资。
政府这么做,是为了多攒外汇,据说,这样可以保证中国的经济安全——这实在是一种奇怪的想法:外国的钱反而可以保障本国的经济安全。但政府确实相信这种理论,并一直奉行强制售汇政策,民众、企业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那部分收入。私人企业要到海外投资的时候,反而没有外汇可用。这种政策实施的结果是,今天政府手握一大堆外汇却投资无门,只能大买美国公债,挣一点点利息。
随着外汇储备成为问题,政府近几年也鼓励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但这种对外投资活动不被当成企业“自然的自由”。相反,对外投资如同其他经营自由一样,只是一种例外,是一种由政府授予的特权。你要到海外投资,先得找政府批准。有审批程序自然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申请都会得到批准。政府只会让自己中意的企业到海外投资。
由此不难理解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中国的能源供应已经高度依赖海外市场,政府也信誓旦旦地要保障能源安全。但保障石油供应的正确办法,政府一概拒绝:政府不准私人企业自由地到境外投资开采油田,也不准私人企业自由地从事石油进口贸易。结果,从事对外投资、石油进口贸易,基本上成了国有企业的特权。有部分私人企业也分享到了这种特权,但他们肯定得付出代价,这些管制租金当然流入了管制者的腰包。
中国经济看起来不错,或许在增长速度上能够媲美上世纪50-70年代的日本。但中国能否成长起丰田、索尼那样的国际企业?难。很多经济学家、官员对印度嗤之以鼻,但印度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已经成长出二三十家全球性企业,当然都是私人企业。相形之下,中国除了若干国有企业,靠着垄断特权跻身100大、500强之外,私人企业却远远不够成熟。这不是因为私人企业家不够聪明,而完全是因为政府为私人企业的正常发展,设置了种种障碍。庞玉良本来可以获得投资机会,现在却被那些荒唐的投资和外汇管制规则破坏。
当然,私人企业究竟能发展成什么样,搞管制的官员们本来就不关心。现在的问题是,庞玉良和他的同道们,能否冲破这些不合理的管制规则,真正享有自己“自然的自由”?确实,有很多私人企业家已经成功地绕开了那些不合理的管制规则,福建、浙江等地私人企业家早就到海外去投资了,他们好像也没到商务部审批过。不过,这种事实上的自由终究不是法律上的自由,而这一转换过程是不能指望管制官员们的所谓明智的。
(作者系知名学者)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