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评 □ 马红漫
对于很多新股民来说,“5·30”及其后数个交易日的暴跌可谓是一次鲜活的投资者教育。但是这样的教育并非只是针对投资者的,它对目前中国的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市场也提出了挑战。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企稳,“5·30”暴跌时的种种市场操作谜团也渐次解开。比如,针对大家最为关心的为何会出现诸多个股连续五个跌停的惨烈局面,调查显示,主要原因在于新进散户的心态变化。相比较机构而言,个人投资者在股市的角色很值得反思。个人投资者在本轮调整中,其实发挥了相当大的主力军作用。“先观望—后惊讶—继而出逃”成为了不少投资者心理变化的写照。从整体上看,很多个人投资者,特别是新股民,在本轮下跌初期时的反应较为缓滞;而部分大中户的投资者则凭借丰富的投资经验反应迅速,成为本轮行情第一轮砸盘力量的来源。但此后的连续下跌,则对很多个人投资者造成了巨大压力,继而寻找一切机会不计成本地“割肉”。股民的情绪此时经历了由惊讶到恐慌的转变,第二轮的砸盘力量逐渐形成,个股由此普遍呈现一泻千里的态势。
可以看出,大量新股民直接进入证券市场,将会产生明显的恐慌放大效应。这就如同很多人在面对未知风险的时候,一句谣言、一个信号都可能产生“人踩人”的悲剧。对于证券市场而言,这样的悲剧意味着市场的非理性暴跌;而对于投资者个人而言,则是个人财产的大幅度缩水。站在这个角度看,在遵循“高风险高收益”理念的股市里,投资者结构确实不宜以新股民为主。从规避风险的角度看,经验和专业知识欠缺的新股民也不宜直接入市操作。
历史经验表明,市场在暴跌之后逐步企稳之时,个股的活跃将会重现,投资者往往会轻易忘却暴跌时经历的痛苦,重新投入到风险重重的证券市场中去。这表明,单纯依靠市场来完成投资者教育、矫正其偏激的投资行为和理念是很困难的。
然而,从更深层次看,投资者这样的选择或许并非不理性。目前国内理财市场的客观现实,令投资者不得不陷入直接入市的尴尬境地。上周六,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吴晓灵新闻,吴晓灵说吧)表示:在当前国内证券市场发展趋势比较好的情况下,理财市场的许多矛盾却被掩盖了。这些问题现在可能看不出来,可一旦证券市场出现波折,造成理财产品严重亏损时,这些隐患就可能暴露。
吴晓灵的表述清楚地表明了目前中国投资者面临的尴尬境地:一方面,股票市场对于很多新进入者而言,虽然充满了诱惑,但市场风险也不容小觑;另一方面,既有的理财产品大多集中于证券市场产品,尽管专家理财可以在理论上减少个人投资者的风险,但是仍然难以避免整个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隐患。因此,对于很多投资者,特别是以白领为主导的新一代投资者而言,与其通过理财产品去承担系统性风险,还不如自己进入市场直接投资。这才是目前中国理财市场真正的尴尬。
当然,该对此反思的并非只是理财产品的提供者,作为政策制定部门,央行自身在其中的责任也不容推卸。当前,中国存贷利率仍然受到央行的严格控制,这也成为限制商业银行推出多品种理财产品的体制瓶颈。更为重要的是,外资银行经过上百年的磨练,其在全球市场的投资能力远超中资银行。因此,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与竞争,中资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上明显处于下风。
伴随着5月份CPI数据的出炉,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也愈加强烈。然而在大家热烈讨论加息会对证券市场带来哪些影响的同时,不妨也让我们深入反思一下利率市场化对于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