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务部新近公布的8家新获成品油批发资格的企业名单中,中海油“独中两元”。这对中海油来说意义非凡,成品油零售通道似乎彻底洞开了
在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2008年6月的顺利投产作最后的冲刺。
“如果你出价比中海油高,我们可以考虑卖给你。”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位郭姓民营加油站老板这样告诉《财经时报》。而在整个广东省,和郭老板抱着相同心态的民营加油站老板大有人在。一场悄无声息的成品油终端收购战,似乎正在中海油高层案头上展开。
发力广东
种种迹象表明,在上海拿下20家加油站而实现成功“登陆”的中海油,正在开足马力强化自己的攻势。
《财经时报》独家获悉,中海油计划收购深圳招商石化有限公司(下称“招商石化”),以扩充其在广东地区的“陆地”实力。
公开资料显示,招商石化是招商局集团从事成品油与液化石油气经营的子公司。目前公司在深圳及东莞拥有10座加油站和14个液化气供应站。此外,该公司还拥有6万立方米的油库、1800立方米的气库、5000吨级和1500吨级的专用码头各一座,实力不容小觑。
“招商局是和中海油一直有接触,但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招商石化一位中层以不方便为由,拒绝透露事情最新的进展。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为配合其广东惠州炼油项目,中海油日前正在广东加紧洽购约200家民营加油站,其中150至160家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而中海油的初步计划是在广东建300个加油站。
“广东的加油站竞争十分激烈,目前每座加油站的价格大约在2000万元左右,而地段好点的加油站2000万还买不到。”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对《财经时报》说。如此算来,要想布局300家加油站,中海油至少要拿出60亿人民币。
事实上,早在2006年初,中海油掌门人傅成玉(傅成玉新闻,傅成玉说吧)就曾在香港表示,中海油将进一步染指下游业务,在大亚湾的1200万吨炼化项目投产的同时,将进军广东的加油站业务。
中海油总公司新闻发言人刘俊山日前也透露,中海油此次收购主要是为了配合公司在广东惠州的炼油项目。
惠州项目由中海炼化负责实施,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占地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以集中加工渤海高含酸重质原油为主,年加工规模为1200万吨,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单系列最大的炼油厂。
该项目已于2005年底动工,预计于2008年6月投产,每年将能够为广东省提供730万吨的成品油。它的完成,将进一步完善中海油的产业链,为中海油建设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发挥支柱作用。
然而按照中海油每个加油站年销成品油3600吨的规划来计划,300个加油站每年不过消化掉108万吨成品油,剩余600多万吨成品油的去向似乎是个问题。
“这些油可能用于出口,也有可能是为中海油进一步扩张提前预留出来。”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多管齐下
“我们的收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收购方式都可以用。”刘俊山在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但对于具体采取何种收购方式,刘俊山却并不愿过多透露。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油源换股权’。”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早在2006年2月,中海油便通过“油源换股权”的方式,以3.88亿元的成本从中石化手中购得上海星城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星城”)83.2%股权,从而间接获得了上海星城在上海的20个加油站和一个1.66万立方米的油库。
但是,中海油显然并未将目光局限在一个点上。记者从中海油获悉,目前中海油在惠州正在自建数座加油站,第一座加油站有望今年投入使用。
然而,姚达明认为,自建加油站有诸多不便,“因为自建加油站需得到当地政府的审批,行政手续太多,很麻烦,而且成本也不比收购低多少。”相比较而言,收购加油站更适合中海油的当前战略。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海油还可以仿照中石油的做法,和外资合作。目前,中石油和BP(英国石油公司)合作在广东共有大约500座加油站。《财经时报》获悉,目前最有希望和中海油合作的是壳牌石油公司。此前,中海油和壳牌曾于2002年在南海石化项目上有过长期合作。
挑战与机遇
对中海油而言,拿下广东省内300多个加油站几成定局,但仍有诸多挑战摆在中海油面前。这种挑战似乎更多地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
“我们在收购加油站事项上比较低调,如果高调的话,我们担心竞争对手的打压。”刘俊山所担心的竞争对手显然指的是中石化和中石油。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9万多座加油站中,中石油的加油站数量为1.8万余座,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20%;中石化的加油站数量为2.8万多座,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33.3%。
而广东省目前有5000余座加油站,其中中石化系加油站2000余座,占44%;中石油和中油BP(中石油与BP的合资公司)有600余座加油站,占12%。
从数据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广东省,中石化和中石油都占据着半壁江山,留给中海油的发展空间有限。
“中石化和中石油把全国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现在又多了一个中化集团来竞争。”中海油一位内部人士对《财经时报》说。
除了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中化集团,国内还有像中航油这样的大型国企觊觎着国内零售终端这块大蛋糕。此外,随着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的相继开放,壳牌、BP、道达尔等外资石油巨头的介入也不容忽视。
虽然存在着众多挑战,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海油涉足下游业务,进军成品油批发和零售业务的时机已经成熟。
2007年5月份,商务部公布的8家新获成品油批发资格的企业名单中,中海油“独中两元”,其麾下的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海炼化销售分公司名列其中。这为中海油进军成品油零售市场扫除了障碍。
而惠州炼油项目的即将投产使得中海油在中石化、中石油面前可以挺直了“腰杆”。“炼油厂炼出的成品油可以通过自己的加油站销售,不用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一位中海油人士说。
在上游业务的优势,也是中海油进军下游销售终端的一大保障。这也是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之外的其他企业无法相比的。中海油有足够的资金来打通下游业务的通道。“我们不缺钱,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上述中海油人士自信地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