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新规定,两国贸易顺差方面的进展似乎将付诸东流,商务部昨日以强硬的态度加以回应:美方应对消极后果付全责。至此,中美日渐融洽的经贸关系再次面临新的变化。
分析指出,美国的所谓“安全”目的将以损害贸易数字为代价。
中国强硬表态
美方做法“不可理喻”
美国近日公布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阐释;新的经验证最终用户制度;进口证明与中国最终用户说明要求的修改》昨日正式实施。这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昨天正式实施。这恰好发生在中美第二次经贸战略对话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之后,也发生在中美战略对话的前一天。
来自国内的分析纷纷指出,美国此举无异于使中美经贸的矛盾升级。此前中国在中美经贸战略对话中所做的让步“已经非常大”了。因此,来自商务部昨天的表态也显得强硬。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申洪表示,美国此举损害了中方为扩大自美进口所做的努力。对于新规定对中美双边高技术贸易产生的消极后果,他指出:“应全部由美方承担!”
直属外交部、并专门从事国际问题综合性研究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美研究部副主任刘卿认为,中方对美此项做法的表态“应该强硬”。
刘卿指出,在刚刚结束的中美经贸战略对话中,中国已经做出了让步,不仅百亿美元在美采购,对一些领域也承诺放开。“此前我们的让步程度是很大的,这也正是令中方恼火的地方”,刘卿指出,美方的做法对中美之前的合作进展所造成的影响完全是“逆向性的”和“不可理喻的”。
“我个人认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申洪的语态虽然强硬,但表现出来的是中方的失望、遗憾和无奈!” 中国WTO研究会理事陈泰锋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对于这种“国内法”的实施,中国是“无所作为”的。
据了解,在国际贸易组织(WTO)的框架下,成员国的“国内法”是优先于世贸规则的,尤其是对于涉及军事方面,世贸规则是不发生作用的。美国许多国内法规都与这份出口管制新规类似,如201条款和301条款。“虽然看上去违反WTO原则,但确实符合‘国内法’优先”,陈泰锋指出,这实际上也是美国的一种全球霸权。
美国的“深度”思考
难以摆脱的中国威胁感
刘卿认为,美国此举是布什政府的一个策略,是目前共和党主导的政府为了下一届总统选举做出的铺垫,也为了缓解民主党在舆论上的压力。但是,这种做法显然与目的是相矛盾的。对华出口管制无助于减少贸易顺差。
“但美国国内并不会从经贸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削弱中国的军事、科技力量,减缓中国军事崛起的速度,被认为是更为重要的考量。今年年初,中国进行的防卫星试验等军事方面的进展,使美国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华威胁的担忧。“对美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刘卿表示。
“美国历来对安全问题极为重视,这种民族危机感是这个国家明显的特点”,陈泰锋指出,对华出口产品设限的举动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此间,中国曾做过多次努力,包括中国商务部曾发起同美方在中国进行沟通,希望美方能放松对华的出口管制,但结果令人失望。
至于美中大幅贸易逆差的矛盾,刘卿表示,对美国来说,这个矛盾可以从金融、航空、服务贸易方面取得突破,在此前的第二次中美经贸战略对话中,中国确实已对此做出不少让步。
“实际上许多问题来源于美国对中国威胁的担忧,许多中国纯商业化的问题会被美国理解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或者带有某种政治目的。”因此,刘卿表示,在20日到21日召开的第四次中美战略对话中,中国将会对此传达中方的立场。
虽然中美战略对话主要讨论政治议题,但刘卿认为将不可避免地提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新规定的矛盾,并且中国将借此机会表达中方立场,要求美方给出积极的回应。陈泰锋也表示,此事必将成为对话的内容之一,中国肯定会对此表态,即使新规定造成的矛盾已经无法挽回。
中美贸易前景
贸易顺差难以降低
美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对中美贸易的最大影响将会在贸易数字上体现。姚申洪还在声明中表示,美方的举动损害了中方为扩大自美进口所做的努力,不利于促进中美贸易的均衡发展。此次对华出口设限的美国产品包括:飞机和飞机发动机、水下照相和动力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导航系统、特定复合材料、激光、贫铀、用于太空通信或空军的通讯设备等。
产品较为单一,发生在独立的领域,集中在军事用途方面,因此对中国的民生领域产生的影响不大。“最关键的就是对贸易数字的影响”,他说,但对国计民生领域关系不大。
陈泰锋对记者表示,目前美方对华出口设限的产品正是中国所紧缺的,因此中国此前一直强调希望美国对华放开这些领域。这些产品价格高昂,如果中美双方能够达成一致,将一方面明显地缓解中美贸易顺差,一方面满足中国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
新规定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就是不可以直接进口成熟技术,短期来看可能是科技发展减缓。但陈泰锋也表示,这样境况也可能变相地起到积极的作用——迫使中国加强自主研发,增加高科技产权。
刘卿认为,中国的军事科技需求可以从其他国家获得,因为并非美国所有的技术都是全球第一的。他表示,即使没有出口管制新规定,美国卖给中国的技术也是经过过滤的“二流技术”。“现在只不过是从‘二流技术’变成了‘三流技术’”,他说。
但陈泰锋则认为,诸如日本和欧盟等国,其对中国高科技或军事相关产品出口的立场也并不乐观,并且还有一些技术是美国专利的,无法通过其他国家进口,其他国家产品的替代性很难实现。
商报链接
美对华设限新规历程
2006年7月6日
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澄清及新的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草案,限制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多达47类。
2006年7月10日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发表谈话称,希望美方抛弃“冷战”思维,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采取建设性举措,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
2006年12月1日
美国华盛顿数十家高科技企业组成团体联名上书美国商务部,要求政府撤销拟议中的对华出口商品管制,因为这一措施既无益于美国安全,也损害美国公司利益。
2006年12月
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就扩大高科技贸易问题达成共识,这是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工作组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活动。
2007年4月17日
中美高技术与战略贸易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杭州召开,双方就美对华出口管制新规定交换意见,同意继续通过工作组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话与交流,妥善处理彼此关注的问题。
2007年6月15日
美国出台对华出口管制清单,决定于本月19日实施,限制出口的高科技产品涉及20大类、31个小项。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