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在香港的大街上,随处都可看到很多银行,进进出出的金领人士提醒着我们,这里就是国际金融中心。
作为香港经济晴雨表的一个重要载体,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是我们一定要去的一个地方,那里不仅仅有来自四川的几家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香港股市每天的最新情况,香港居民的钱袋子是鼓了还是瘪了,甚至香港经济的每一次起伏变化,都能在这里得到最直接的反应。
鲜红色的地毯、米白色的交易柜台、黑红相间体现人体力学设计的转椅、圆筒形全彩色电子显示屏……这就是香港证券市场的新地标。昨日上午,本报记者专程来到位于中环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港交所。与每天数百亿热钱涌动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现场的气氛却静谧得让人很难相信,这里就是亚洲的金融证券交易中心。
现场直击:股票绿涨红跌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恒生指数正在21999点上徘徊,而当时的成交金额已突破250亿港元。电子显示屏上红色、绿色的数字不停闪烁,即时显示港股市场最新的股票行情。
和内地证券市场不同,港交所交易时间为上午10∶00-12∶30,下午2∶30-4∶00。虽然正值上午交易的高峰期,身穿红马甲的经纪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但大厅内却是一片安静,不见丝毫混乱,而且大部分交易柜台都是空着。
港交所交易大堂去年重新装修改造并交付使用。近年,由于电子交易的普及,港交所在对大堂翻新的设计案中保留了传统的交易柜台,但数目由以前的906个减至294个,大堂面积也由2600平方米减少至1220平方米,使大堂交易的人数日益减少,98%的交易在大堂外进行。
与内地沪深股市不同的是,这里的绿色代表上涨,红色则表示下跌。记者在查询系统前输入代码811,系统立即跳出新华文轩的最新行情和资料。受整个大盘下跌的影响,新华文轩当时的报价为6.16港元,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跌0.06港元;成渝高速公路(代码107),11∶23报价为2.38港元,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跌0.02港元。
港交所:见证着经济腾飞
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外围,是一个可供游客参观浏览的展览馆,这里展示了香港证券交易的变迁过程。回归10年之际,香港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香港股票市场集资总额达5245亿港元,这使得香港交易所超越纽约交易所,成为仅次于伦敦的全球I P O 集资额第二高的市场。
交易大堂启用后,一直是香港证券及期货业的重要舞台,见证着香港证券业的成长。本月中旬,恒生指数在21000点的历史最高位上方运行。6月18日,香港特首曾荫权对媒体证实,有关建立香港、上海交易所跨境股票交易机制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据介绍,香港的证券交易早于19世纪香港开埠初期就已出现。1947年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但当时大多为英资企业。随着香港经济的起飞,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先后创立。1986年4月2日,4家证券交易所正式合并为香港联合交易所,成为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
大厅陈列着那个时候的老式交易柜台,还有当年用过的专线电话和打印机,李嘉诚、李兆基等一批香港富豪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才发迹。可以说,这些设备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据了解,从1993年至今年2月底,已有368家内地企业成功在港上市,占整个股票市场的30%,市值高达44%。内地企业逐渐成为在香港上市的主力军。
炒港股:成都股民可参与
昨日,现场工作人员给本报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香港证券交易市场的投资者主要分为5类,香港本地个人投资者约占27%;香港本地机构投资者约占26%,香港以外的个人投资者约占3%,香港以外的机构投资者约占39%,交易所参与者约占5%。
上月,银监会宣布调整银行系Q D I I 投资范围。按新的规定,包括成都股民在内的内地股民将可通过商业银行代客理财方式投资港股。这也就是说,以前内地居民没办法接触到的香港股票,现在通过银行也可间接参与了。
据了解,H 股开户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内地居民利用到香港旅游、出差等机会开立香港H 股证券交易账户,投资H 股;二是由证券公司协助,开立H 股证券交易账户,进行投资。
香港股民的理财故事
一个卖报的股民
直到今天,在港交所旁边卖报的李先生,仍清楚地记得一个特殊日子:1987年10月19日。这一天,对很多香港人来说,是个噩梦般的日子———由于受到全球股票连续狂跌的影响,香港恒生指数创造了一周内下跌1800点的纪录。
那天,一向喧嚣热闹的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骤然冷清下来,门口驻足的股民们,脸上无不挂着焦虑和不安的神情。老百姓们一大早就纷纷涌到报刊零售点,此时香港各大报刊的头版都充斥着这样一条消息:恒生指数今日下跌420.81点,最近一周内已狂泻1800点!
李先生说,以前他们都经历了“全民皆股”的过程:“香港已走过这个阶段,现在大多数居民都不会动用全部财产来炒股。”
一个可怕的噩梦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在香港的外资公司大量抛出股票、港币,香港股市曾出现一天下降1000多点的景象。香港一位的哥回忆起那场噩梦,仍心有余悸:“那时候所有的钱都借不到。有一天利息冲到一天300多厘,如果借一个亿的钱,就是3000多万的利息。很多人卖掉股票就买美金。”
数家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同时向香港汇市、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发动车轮大战,疯狂抛售港元和恒指期货,恒生指数很快从1997年8月最高峰的16673点,到1998年8月直线暴跌到6660点。当时有分析说,外汇储备已损失了80亿美元,如果不采取行动,香港很可能在5天之内“断气”!特区政府果断动用外汇储备入市,成功击退了国际金融炒家,迎来香港金融界一致表扬。
一份权威的报告
记者从港交所得到的一份最新《个人投资者调查》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12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香港交易所股票市场参与买卖的个人投资者占成年人口的比率已升至28%以上,香港成年人口中有163.1万人是个人投资者。
香港股民一般偏爱中期投资。调查显示,股票投资者一年中的股票交易宗数为5宗。若只计算股票交易者,股票交易宗数为10宗;平均每宗股票交易金额的中位数为40,000元;而一年中每名股票交易者的引伸股票总交易金额的中位数为340,000元。
记者还从另外一份调查报告中了解到,香港居民对资金的分配是这样的:45.1%是现金,28.5%为股票,7.2%为基金,19.2%为其他投资方式如保险和外币等。这对正在培养投资理财观念的成都人,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样本。
高端访谈
打通AH股市场说了算
———专访香港联交所主席夏佳理
香港联交所主席夏佳理近日接受了记者专访,就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如何看待打通A 、H 股市场,为内地投资者支招等方面发表了其独特的见解。
谈回归
对香港前途非常看好
记者:回顾10年前,对回归,您是担心还是充满信心?
夏佳理:1997年,我看香港的前途是非常好。但在更早的时候,不少朋友曾担心过前途。但经过中英很成功的谈判,我在上世纪80年代重新对香港充满信心。因为香港人是很努力的,应变能力也很强。
谈上市
内地上市企业受热捧
记者:去年有好几家内地大型国企来港上市,四川也有不少企业积极来港上市。香港的股民为什么对内地大型国企的上市热情特别高呢?
夏佳理:内地企业来港上市从1993年开始,筹集的资金额是非常大的。在公司治理方面,如果要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话,就意味着包括透明度、治理的水平等方面都要符合国际上的标准。这使得不仅是香港的投资者看好,国际投资者也反响热烈。时至今日,我们交易所差不多60%的成交是来自内地企业,投资者对内地企业的盈利前景非常看好。
谈Q D I I
打通A 、H 股市场说了算
记者:内地有学者建议打通A 、H 股市场,您怎么看?
夏佳理:不仅是内地在研究,香港也同样有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市场是否认同这个做法。我想,A 、H 股之间的差价,对两个市场都是一个挑战,对公司也有压力。香港有公司是同时在香港和伦敦上市的,差价就很小,因此,有个趋势是价钱越来越接近。而拉近两地市场价格差价,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内地投资者通过Q D I I 买H 股。
记者:这样会不会使得A 股市场的交易大幅度下滑呢?
夏佳理:Q D I I 的额度是有一个控制的。现在Q D I I 内地投资者参与的最少金额是30万元人民币,这对一般的投资者和股民都是比较大的数字。谈未来打造成为亚洲的伦敦
记者:您估计在未来3年-5年,港交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它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夏佳理:我们希望未来香港交易所能吸引更多其他地区的公司上市,能成为亚洲的伦敦或是纽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方面,我们将通过筹集资金和上市后的服务,以及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保险行业等多个行业范畴,使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更顺利。同时,我们将加大深沪交易所合作,希望两地市场的管理规范会越拉越近。
谈投资
了解金融产品最重要
记者:内地A 股市场现在比较波动,市场要发育得更健康的话,需要更多产品,也包括做空、包括股指期货等产品。可内地投资者对这些产品都不了解,会不会使得市场更加波动呢?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夏佳理:投资者认不认识这个产品,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相信有关的单位,包括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中国证监会、银监会,会很清晰地认识到国际市场的操作和发展在内地决定抛空机制在什么时候适当由交易所推出给投资者,这方面一定要中央政府来决定。但也需要媒介来介绍给投资者。香港几十年前既没有抛空也没有今年这样的期货产品,但难免会经历一些波浪,这些都是发展的必然。到最后,投资者自己会学会谨慎,变得成熟。
记者:内地投资者和香港投资者在风险意识上有什么分别?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来进行投资者教育的?
夏佳理:证券行业、投资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对投资者的分析帮助都很重要。有一个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不同渠道,形成一个中长期的商业策略,除商业利益外,还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与博彩不一样,股市是讲究投资的,香港的投资者多数是长期投资,或是中期投资。短期投资的特点是波浪大,可能是一个以小博大的操作,特别是期货、权证的投资。
相关报道
赴港上市川企总量西部第一
目前在港上市的川企股票已有5只,香港成川企最主要境外融资市场
川企到香港上市至今已历经13年时间,除去已经退市的托普科技,目前在香港证券市场交易的川企股票已有5只。四川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获得融资平台,企业到香港上市,也能提高香港证券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优化其上市公司结构。鼓励川企到香港上市,实现的将是双赢。
随着川港合作的更亲密,相信会有更多的四川企业会成功借力香港证券市场这一平台,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本报“锦江连香江”报道组记者罗曙驰到香港融资去!四川省工商联创投同业公会人士透露,四川企业到香港上市至今已历经13年时间,除去已经退市的托普科技,目前在香港证券市场交易的川企股票有5只,分别是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107)、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1072)、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1202)、玖源生态农业科技集团(8042)、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0811)。这还不计纳入中国电信香港上市公司的四川省电信有限公司。川企在港上市总量西部居首。可以说,每一只股票上市的背后都有着很多故事。
上市之旅川企连创新纪录
东方电机是四川首批在香港及内地上市的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早在1994年6月就在香港发行17000万股H股,1年后增发A股6000万股。今年2月5日,东方电机控股股东东方电气集团正式启动主业资产“A+H”整体上市计划,由于整个方案涉及到股改送股、换股吸收合并、非公开发行,以及将S东锅整合进东方电机,而被誉为“东电模式”。
紧随其后的为成都普天电缆,这家注册在成都高新区的企业1994年10月在香港上市,是中国电子产业龙头“普天系”在境外上市的先锋。据说当时公司原本计划发行A股,但1994年两市暂停新股发行,普天电缆才选择去香港融资,没想到从股份制改造到完成上市仅花了一年时间,而当时在国内这一周期起码要三年时间。
1997年10月7日,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H股8.95亿股(占35%)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西部唯一的基建类H股上市公司。
2003年7月10日,在重组新都氮肥厂基础上设立的玖源集团(8042_HK)于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香港创业板第一家化肥概念股。
回归10年之际,四川新华文轩5月底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使得又一家四川企业亮相香港证券市场,成为首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国内图书发行及零售企业,“中国书店境外第一股”由此诞生。
今年4月在蓉举行的国际软洽会创业投资论坛上,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广州特派代表钟创新透露,当时川企在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96亿港元,在泛珠三角区域中仅次于广东和福建。
选择香港川企“借力”腾飞
到香港上市到底为四川企业带来了什么呢?显然,解决融资问题是第一位的。通过香港上市,仅四川新华文轩1家就获得20亿港元的融资,为进一步扩展全国教材网络提供了资金支持。其中约6.8亿港元用于扩展四川及省外教材、教辅网络;5.6亿港元用于扩充零售网络,设立零售门市或收购现有连锁书店。
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好处。6月22日,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光明在成都举行的香港日活动上表示,香港资本市场法制严明、监管规范,市场透明度高,有助企业提升管治水平,实施国际化战略,便于国际买家了解公司,提高品牌知名度。四川新华文轩独立董事、人大经济学院教授韩小明就曾强调,公司的治理结构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在香港上市,更是要求公司内部的工作流程要极其严格。这样整个程序梳理下来,公司的流程管理在无形中得到加强。
未来趋势川企还有新动作
香港胡百全律师事务所成都代表处中国法律顾问俞浩表示,四川民营企业家比较关心在香港进行红筹上市的可能性。“回归10年,四川企业对香港市场已由不熟悉到熟悉。之前四川到香港的上市公司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而今后民营企业的比例会大量上升。”
俞浩表示,大量四川企业有到香港去上市的意愿。“和我们谈过的,目前符合上市条件并有强烈意愿的就有10家。”俞浩称,总的说来四川制造类、资源类、药业、农业、餐饮业等传统行业领域的优势企业在香港上市把握比较大。
俞浩预测,随着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将会有更多为企业提供融资和上市服务的香港机构来四川落户,“今后两地的合作将会越来越紧密。”
新闻分析
川人投资港股今后渠道会更多
对比昨天A +H 股的股价,其差价水平不容小看。东方电机昨天在港收盘价为41﹒90元/股,而A 股为64﹒47元/股,相差36﹒6%;青岛啤酒A 股对H 股溢价水平达28﹒0%,中石化也为36﹒4%。目前港股正处于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如果有一个渠道能同时操作港股和A 股的话,其盈利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显而易见。
随着越来越多的四川公司到香港去上市,川人对于投资港股必然会有新的期盼。而Q D I I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的推出和范围扩大,将会满足川人投资理财的需求。事实上,通过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发行的Q D I I 产品间接投资港股及其结构性产品,是目前境内居民投资港股的唯一合法渠道。
H 股目前已经成为Q D I I 主要投资对象。此前有几类内地机构投资者获准境外投资,分别为社保基金和境内保险资金、银行Q D I I 理财产品以及华安基金。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今年5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将原投资范围中的“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取消,这条新规被视为允许个人投资海外股票的政策松动。不过,境内居民投资股票型Q D I I 产品的门槛不低,单一客户投资金额的起点是3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此外,放宽Q D I I 投资范围,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到银行直接购买某只境外股票,仍只能投资银行设计的一揽子股票挂钩产品,其回报率偏低。
令人兴奋的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将于7月5日正式实施,进一步破除了券商、基金的境外投资壁垒,标志着Q D I I 制度已经逐步从银行系扩展到证券系,今后推出的Q D I I 产品也将更多。可以设想,随着门槛的不断降低,在不久的将来,坐在家里投资港股的愿望就能实现。 罗曙驰
人物专访
“父亲一定会为香港骄傲!”
———专访邓小平之女邓榕
“衷心祝福香港更加繁荣!衷心祝福香港人民更加幸福、康泰!”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向香港回归10周年致以衷心祝福,“这是母亲和我们全家人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最想向香港人民说的一句话,如果父亲健在,相信他也是一样的心情!”
主权原则 邓小平寸步不让
“现在回头来看,香港平稳回归并不是一个必然结果,其中有很多变数,当年的谈判有着很多艰难时刻,出现过僵局。当初英国并不甘心放弃香港。中国用什么方式收回香港,是一个大的政治问题和国际关系问题。”邓榕对当年激烈的斗争记忆犹新:“10年过去,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香港平稳回归是理所当然的。但当时英国人要求延长治权,并且在驻军问题上与我们有很大分歧。因此,平稳收回香港、平稳过渡并不是一个必然结果,而是经过了许多艰难的谈判,包括斗争。我们的立场非常鲜明,对他们不合理、不合时代的要求进行了坚决抵制。”
邓榕回忆说:“英国在谈判前,准备用‘主权换治权’大做文章。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父亲在涉及主权这样的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这让英方感到非常意外。”
两眺香港 邓小平心境不同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眺望香港,已成为历史瞬间永远定格在国人心中。始终陪伴在父亲身旁的邓榕说:“其实,父亲在深圳眺望香港是两次,而两次的心境大不相同。”
第一次是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深圳。“父亲来到文锦渡口岸,登上了一座很矮的灰色边防小楼。通过楼上简陋的窗子,陪同人员指着前方介绍说,那边就是香港。父亲远远眺望香港,默默地看着没有说一句话。”
邓榕说:“1984年去广东时,父亲思考的问题集中在如何回应对建设经济特区的质疑之声,一路上只看不说。那时父亲眺望香港时的心境与1992年在皇岗口岸的大桥上远眺时有很大的不同。”
说起第二次眺望,邓榕语调不由轻松、愉快起来:“那时,皇岗口岸刚刚建好,崭新的通道大桥与8年前简陋的文锦渡口岸已是今非昔比。在皇岗口岸大桥上向香港眺望,那是一种登高远眺的感觉。”
“这一次,父亲一路讲了很多话,后来整理成南方谈话。当时,香港回归大局已定,距离1997年越来越近,父亲是在倾注了那么多心血解决香港问题后再次眺望。我在一旁看见,父亲的眼中充满了感情,也充满信心,情绪非常好。父亲曾多次对香港友人说过,希望‘九七’去香港,哪怕坐着轮椅,也要‘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这是他唯一的心愿,是他对香港的热爱。”想起父亲未了的心愿,邓榕眼中泛起泪光,声音微微哽咽。
父亲会为今天的香港骄傲
尽管邓小平未能亲自踏上1997年后香港的土地,但亲人们最终替他完成了这个心愿。
10年一瞬,邓榕对香港回归以来的巨大变化非常感慨,她说:“香港这10年,就像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诗‘当惊世界殊’。香港人自己管理香港、建设香港,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香港回归十年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我们为香港感到骄傲,为祖国感到骄傲。如果父亲还健在,他也一定会为今天的香港感到骄傲,感到欣慰!”邓榕由衷地说。宗欣
本报“锦江连香江”报道组记者文雅简文敏李永红朱建国摄影报道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