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5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0.5个百分点。此举虽然能够抑制信贷总量扩张,但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应对结构性风险也无能为力。笔者认为,利用外汇政策及财政政策,也应在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评判政策效果如何,首先要明确政策目标。从我国当前宏观面情况看,货币供给总量扩张虽会使通胀压力加大,但还未成为现实的通货膨胀。因此,控制总量应是预防性措施,力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会引起“超调”。况且,货币政策效果存在时滞,需要一定的观察期,不可因短期效果不明显而继续加码。
而在信贷总量扩张背后,结构性风险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第一,贷款银行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第二,资金流向多为地方政府市政建设项目以及由政府担保的项目,民营企业相对较少;第三,资金的地域流向多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贷款主体结构、借款主体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上的过度集中,会增加信贷的系统性风险。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还属于“一刀切”政策,对于不存在信贷扩张问题的银行也要受到“连累”,紧缩并不过剩的流动性,这将影响其经营状况。
由于信贷扩张主要集中在几家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的国有银行,这种干预政策也会遇到“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冲突。有足够承担风险能力的银行增加信贷,这应当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现象,也符合银行盈利性目的。如果过多干预,似乎与银行改革目标相悖。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措施在货币供给总量上能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但在调节结构性问题、降低信贷风险上是无能为力的。
基于以上分析,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政策虽可抑制信贷总量扩张,但与此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不能解决结构性风险等问题,也必须予以重视。
当前央行的调节主要还集中在国内部门的调节。5月份我国贸易顺差130亿美元,使得今年前5个月的累计外贸顺差已达467.73亿美元。外汇占款增加、央行冲销操作压力增大,这是导致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要应对通货膨胀压力,还必须考虑减少外贸顺差方面的应对措施。
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是可选择的手段之一。虽然人民币汇率已破8,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3.6%以上。但从国际收支来看,贸易顺差仍呈现持续扩大势头。这表明,进出口部门对汇率变动还不够敏感,小幅度汇率变化尚不能引起国际收支的显著改变。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还有相当空间,进出口部门的承受能力还相对较强。
央行政策主要针对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一方,但要有效应对通胀压力和信贷结构性风险,还要财政等部门的配合。例如放缓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调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从而从多角度缓解通胀压力以及信贷结构性风险。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