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环,香港交易所及交易大堂所在地。
香港交易所企业传讯部的陈涓涓最近异常忙碌,尤其是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内地企业股票成交额已占据香港股市每日成交额的半壁江山。
正是在这样的忙碌下,香港股市的财富神话从未停止。
内地企业上市“东南飞” 对于内地游客而言,曾经比出国游还难的香港游,自从2003年内地逐步推行“自由行”政策后,到香港“行街”对内地游客来说越来越像“走亲戚”般容易了。与此同时,内地企业频频赴港上市,掀起“红色金融风暴”。
香港交易所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自1993年首家内地企业青岛啤酒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至今,香港已为内地企业筹资超过1.5万亿港元。内地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的角色日益重要,无论是在上市公司数目、市价总值及集资金额各方面,内地企业的比重均逐年递增。
根据香港交易所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1993年至1997年6月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内地企业共通过香港交易所筹资约0.13万亿港元。然而,这个数字在10年后膨胀了10倍——1997年7月1日至2007年4月,内地在香港上市企业筹资1.44万亿港元。现在,香港证券市场每日的股份成交金额当中,接近60%是来自内地企业相关的股份。
回归之初,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只有83家,到了2007年6月22日,已经增至374家。尤其是2003年以来,众多大型优质企业,如中国人寿、中国网通、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优质企业赴港上市。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及上海同步上市,191亿美元的集资额创下H股集资额纪录的同时,也成为当时全球股市史上集资额最高的招股活动。
内地资本带动港交所复苏 回归10年中,香港的股票市场一波三折,先后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科网股泡沫破灭、全球经济低迷,但随着香港经济的复苏及大型优质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香港股市也重登历史高位。
而内地企业在香港的股票也同样经历了一番波折。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之初,他们的表现留给港交所交易员这样的记忆:内地企业数量少,对市场影响不大,后来虽然数量不断增加,但曾出现做假账、高管层违规的事情。投资者当时都不太敢买内地公司的股票。
这样的情况很快就开始逆转,随着内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企业管理日益规范,业绩都“好靓”,内地公司已是投资者的“心头之爱”。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博士李汉军告诉记者,香港的大盘由13000点到22000多点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说:“那几年香港大盘的上升主要靠国企股,国企股在港交所的日交易量中占据很大比重。”作为一个香港证券市场的研究者,他很欣喜地看到这些变化。
如今的港交所,10年前被外资和本土公司所垄断的成交量前十大上市公司,现在几乎被中资公司取代。
内地与香港企业谋求双赢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其施政报告中强调,香港需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必须拓宽来港上市企业的来源。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肯定是香港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发言人表示,对香港而言,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大幅地拓宽了香港证券市场的广度及深度,吸引了更多类型及大量国际资金流进香港市场以投资这些内地企业,从而促进了香港市场的发展。无论是上市企业的行业种类、规模,以及市场的总市值、成交量、集资额和产品等各方面,香港的证券和期货市场都因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而受惠。
另外,在香港上市可以助推内地企业评级提升。2003年以前,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其定价较国际同类企业有一定的“贴水”,2003年以后,内地企业才从这种“贴水”走向“溢价”发行。
李汉军也分析认为,具有特殊地缘位置的香港,最重要的是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市场监管体制,是一个面向全世界开放的市场,它的金融市场规避风险的渠道很多,所以有相当大的活力。
(责任编辑:胡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