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尽管市场火爆,但同时震荡频频发生,次数之多、幅度之大,创下本轮行情以来的最高水平。市场如此巨幅震荡,也让人们再度见识了政策的巨大威力。
年初,市场出现了股市泡沫之争,对于目前沪深股市有无泡沫,市场分成两派,难分胜负,同时,上证指数兵临3000点大关,人心有点动摇。
期间,大盘出现了几次跳水,上证指数曾跌至2541.52点的最低点,K线上有了下影线。2月27日,上证指数更是大跌8.84%,创出十年来最大日跌幅,跌停股票数量之多创出历史纪录,股民一度十分惶恐。
然而,3月中旬后,沪深股市再次稳步上涨,上证指数3000点大关被攻克,4000点也被踩于脚下,当人气再次鼎沸的时候,管理层终于不再沉默———
5月11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要求证监会各地方派出机构、交易所、相关协会和公司加强投资者教育,防范市场风险;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加息、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与扩大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三箭齐发”的组合拳措施;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限制证券买卖实施办法”;5月23日,中国证监会发文再次强调落实投资者教育……
但上述措施并没使股市降温,市场依然我行我素上涨,直到5月30日财政部出台证券交易印花税由1‰上调至3‰的措施,市场终于意识到管理层动真格了。沪深股市开始大跳水,短短5天,上证指数从前一天最高点———4335.96点,最低跌至3404.15点,跌幅超过20%,相当一批个股出现创纪录的5个跌停板。
此后尽管出现较强劲的反弹,但6月份市场气氛已不同以前,市场走势变得阴晴不定,成交量也急剧萎缩,昭示着人气开始降低。事实上,人气的降低,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人们对未来政策的“恐惧”。不得不承认,从利息税的停征或减征,到公司债的放行,再到QDII的起航;从特别国债的发行,到股指期货《交易规则》的发布;从航母级公司的加速回归,到越来越多的“大小非”解禁,再到彻查违规资金。
这一切,尽管并非直接针对股市,但问题在于,无不剑指流动性过剩,对股市即使称不上釜底抽薪,至少也是泼了数盆冷水。无论如何,敏感时期谨慎为上,待政策和市场趋势明朗之时再行动,不失为明智之举。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