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教育专区

张非:时下教育困境的缩影

  四川南充考生张非,五年间三度高考,2003年考上北大,2005年考上清华,先后都因沉迷网络而退学。今年他再次考出677分的好成绩,名列南充市理科第二名,欲再上清华。就张非究竟能否上北大、清华,两所国内名校的态度相当暧昧,而不少网友则认为只要张非报考,两校没有理由不录取他。

也有网友认为张非是“职业考生”,其一再高考就是为了获得巨额奖金。

  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知道张非及其家人的困境与痛苦。而这样的困境与痛苦,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他们个人以及一个家庭的困境与痛苦,而是当下教育共同的困境与痛苦。张非很聪明,但缺少目标则令他在大学里常常迷失方向,终因沉溺于网络等原因考上大学又退学重考。而其母的痛苦则更深一层:“大家只关注我儿子智商高,考分高,其他的很少关注。他不会与人相处,不知心疼父母,缺乏自理能力,情商几乎为零。他会真正快乐吗?”针对通过考试获取巨额奖励的猜测,这位母亲表示:儿子两次高考,实际得到的奖励总共不过53000元,却浪费了四年光阴。而在这四年时间里,家长花费在他身上的金钱也远远不止这些。

  从张非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她难得的清醒,但她也未能把自己的孩子从过分追逐成绩、不重情商与责任的基础教育中解放出来。我们的应试教育就是如此,只要成绩好,一俊遮百丑,而更重要的公民人格的培养,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培养公民的责任感之类,都成为退而求其次甚至是永远被忽视的内容。于是,我们的教育,就培养出越来越多智商发达而心灵残缺的“雨人”。基础教育何时不再成为高考的附庸,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绝大多数孩子要被迫成为高考的奴隶,而且就算那些考上大学的幸运儿,也许也会因人格和心理上的残缺而同样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走得好却未必能够走得远。张非只不过是一个特别耀眼刺目的典型,更多的例子则被人海茫茫所淹没。

  而在另一方面,真正面对“雨人”时,我们的社会,包括我们的大学似乎也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我们没有包容他们的气度和容量,所以才会让张非一次次在自我迷失与退学中浪费青春、生命。

  这么多次的高考一定是必要的吗?高考可以一年一度周而复始,但人的青春和生命却永远不可能再来。如果我们的北大清华,也可以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否意味着张非可以不必在一次次高考中浪费时间、精力和父母的金钱与心血呢?如果相关学校、校际之间在学校、专业转换和专业设置上更加灵活,张非是否有可能顺着“网瘾”之路在IT领域独辟蹊径?如果拥有弹性学制,相信许多人的选择和发展可以从容、自由得多。比如,浙江工业大学于2001年9月开始推行本科3年至8年的弹性新学制,至2004年,有7人用3年时间修完本科课程提前毕业;103人因各种原因延长学制,其中有44人因出国留学而保留学籍、自动延长学制,其余59人因休学创业或进修、入伍、社会实践等原因而延长学制进入第五年学习。

  理想的教育,首先是把人培养成为心智健全、人格和责任感坚强的现代公民,其次是对于那些偏才、怪才,有足够的机制来包容他。只有平庸的社会和平庸的教育,才会既没有人格的完善发展,也没有天才的容身之地。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非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