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投资应避免"中国式亏损"
筹划已久的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出海”,却遭遇了第一炮打哑的尴尬。由于投资的首个对象———黑石公司股价连跌5天,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已经出现3300万美元左右的账面浮亏。
以几天的盈亏来衡量长期投资策略的好坏,显然并不公正,何况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此笔股权的锁定期长达4年,期间黑石股价的涨涨跌跌大可不必太介意。不过,外汇投资万里长征的艰巨性和危险性,却可从这次“小亏损”中窥见一斑。国人更担心的是,曾经出现在大宗商品领域的“中国式亏损”,会不会在外汇投资上重演。
近年来,由于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日益提升,国际炒家对中国操盘手进行“围追堵截”,常常是中国要什么,什么就大涨;想卖什么,什么就大跌。远有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国际炒家看准中国操盘手技术手法不熟练、避险制度不完善,蓄意进行对赌,导致中方出现数亿美元的亏损;近有铁矿石涨价、铜加工费跌价等,中方企业面对跨国巨头对定价权的操纵,虽然全力抗争,但仍然胳膊拧不过大腿。就像当年狙击港币的索罗斯,国际炒家们未必都有抵制华企华资的企图,他们大部分行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逐利。面目稚嫩的中国企业,在他们眼中就是菜鸟级的玩家,不宰一刀都对不起股东。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国式亏损”的要害就在于中方企业自身各式各样的缺陷。
如今,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出海”了,这样的庞然大物开到哪里都是众人的焦点。一方面,其他国家的政府可能会戴上有色眼镜,就像美国政府此前阻止中海油并购尤尼科那样;另一方面,国际炒家则如同在空中不断盘旋的秃鹫,随时打算扑向猎物。
不过,人民币仍在不断升值,外汇储备如果不“出海”的话,也同样会面临日益贬值的危险。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咬牙前行,同时在技术层面更加熟练和国际化,比如分割不同的投资组合,聘请国际投行进行运作等等。全国社保基金“出海”前曾跨国“选秀”,最后确定13家具有丰富经验的境外投资管理机构运作,看似让老外赚了一些佣金,但却使得老百姓养命钱的安全性和收益率更为均衡。这种方式似乎值得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借鉴。
另外,在制度建设上也应加强内控,防止个别人对资金的大量掌控。国储局一个小小的处长竟可控制数亿美元的期货交易,中航油陈久霖违规炒作原油期货,其母公司居然毫不知情———这些问题都与投资策略好坏无关,而是内控机制存在问题。
总之,只有在减少“天灾”损失和避免“人祸”危害两方面都做到位,外汇储备投资海外的历程才能让大家放心。
作者: □晨报记者周凯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