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可持续发展

金山工业主席罗仲荣:品牌决定港企未来

  令罗仲荣获得“电池大王”称号的是20亿枚电池的年产量。

  作为“超霸”品牌的持有人,诚如工商及科技局常任秘书长何宣威(现调任运输及房屋局常任秘书长)所言,在香港工业发展的重要时刻,与香港工业发展相关的重要组织,都会见到罗仲荣的身影。

  “我还记得在10年前,他为了交一份关于香港在回归后工业前景研究报告给MIT(麻省理工)的学者研究团,追到去机场,在人家上机前一刻新鲜送到。”何宣威回忆说。

  麻省理工与香港工业转型的关系密切,2002年便建议发展大珠三角经济(珠三角加上香港和澳门特区),罗仲荣当时任职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工总在2003年便发表《珠三角制造----香港制造业的蜕变》(见相关稿),成为香港工业发展一个重要里程碑。

  今天罗仲荣已转任工总的名誉主席,但他的公职有增无减,头衔包括香港科技园主席、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香港设计中心监察委员会主席、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成员、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成员及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成员等,名片要两页才能印完。他毕业于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为产品设计理学士,教育背景对他的国际视野有很大帮助。他在2005年10月首次获特首委任为行政会议成员,7月1日再次得到委任进入新一届的特区班子,继续在这个香港政府的决策机构中,代表工业界的声音。

  现年56岁的罗仲荣,近年用在公职的时间,较他的家族生意更多,他是金山工业主席兼总裁,金山是中国最大的电池生产商,更跻身全球五大电池生产厂商之一,单是“GP超霸”电池年产量已达20亿枚,罗仲荣因此被称为“电池大王”。

  《21世纪》:随着生产工序不断北移,工业在香港经济的贡献一直在减少,现时香港的GDP约90%来自服务业,你认为香港是走向“夕阳”,还是另有新天地?

  罗仲荣:如果从数据来看,香港工业仍然在增长中,过去十年香港工业增长了10倍。香港工业的全盛时期,大约雇用了90万名工人,但现时以香港为基地的工业企业,在广东省聘用的人数已达1000万,虽然我的生产已大部分转移至内地,但在香港本土仍然聘用了50万名工人,所以绝对不能称为夕阳工业。

  另一方面,这个世界没有夕阳工业,只有夕阳企业,不能与时俱进的企业,便会被淘汰。当然我们要关注行业及市场的变化,例如我刚进入工业行业时,大家还是用Cable(通讯电缆),后来用Telex(电报),再进步至用Fax(传真),现在大家都会用E-mail(电邮)。

  所以说与通讯相关的工业永远存在,但一些通讯企业会消失,如果你现还是在做电报机的话,你的便是夕阳企业,只要你的产品掌握到新技术,只会愈做愈大,现在做电邮相关产品的公司,规模很可能是做电报机的100倍。

  企业是会被时代淘汰的,像以往的胶卷王国,今天已被数码相机时代取代,现时数码相机的市场领导者,以往也不是生产传统照相机的。所以我们从事工业要永远跟随市场的变化,掌握用家要求的改变,企业便能愈做愈大,永远不会走进夕阳。我相信在未来10-20年,谁的市场策略和技术做得最好,便会是领先的公司。

  香港厂商的幸与不幸

  《21世纪》:这十年香港的工业界经历很多转变,现时的发展重点是更重视品牌及原创性,但我们看到香港的中小企业,对于R&D的投入不热衷,你认为当中缺乏甚么元素?

  罗仲荣:香港很幸运,有珠三角作为腹地,香港的厂商很方便,开车一两个小时,便可以继续从事低成本及劳动密集的生产。但我在10多年前已经说过,珠三角可能是香港工业界的 “糖衣毒药”,因为香港工业吃下这低成本的“糖衣毒药”后,便没有动力去投资市场开发、设计及技术创新,相反我们四小龙中的对手如韩国和台湾地区,他们没有内地作为背靠的对象,当年他们要到内地开厂的难度及风险都较我们大,这反而逼使他们在上世纪80及90年代大量投入在设计、品牌建设及市场开发,现在已大大超越香港。

  现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做法,急起直追,加强在高增值部分的投资,增加市场研究及技术开发。

  这当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过去20年的经验显示,OEM(代工)业务的风险极低,香港厂商差不多可以看到明年的客户在甚么地方,有多少定单,才决定你需要多少厂房多少设备多少人手,你可以等候客户指定交货日期才定购原材料,完工后货物付运后,拿着信用状便可以收到现金。

  然而在今天,香港厂商在OEM的优势愈来愈少,20年前可能只有我们懂得在内地设厂生产,现时所有外商都已学会;我们还要面对内地民营企业的竞争,他们会做得比我们更快更便宜,他们更日渐财大气粗,投资一二千万的项目他们可以立即上马。另外珠三角的电力供应及环保要求问题,未来也会对港商造成困扰。

  香港仍然具备的优势,便是向高增值发展,我们的效率及分销网络,其实今天的香港工业,已经有一半是服务行业,客户给我订单,我们便提供全套服务,我们以最佳的规划及物流服务,人家要45天才能付货的,我们做到30天。

  不是说OEM一定没前途,有些公司仍可以做到几十亿美元的营业额,聘用数以千计的员工,占据世界主要市场份额,但这只会是少数,大部分港商要面对转型的挑战。

  品牌由内地开始

  现时其中一条出路是打品牌的,这是很吸引人的事,但同时需要庞大资本的高风险投资,要十年八年的长期投入,我同时要提醒一下,做品牌一定要在相当规模的国内市场,很少品牌是靠出口的,这是香港市场重大缺点,因为我们只六七百万人,我们的市场是全开放的,所有品牌都可以进来,过去10-20年,你看香港的公司很少做品牌,反而内地公司则较为专注,先从个别省市的市场开始,然后在全国发展,现时已有很多著名品牌的出现。

   《21世纪》:下一步香港工业的发展强调品牌、创意及设计,香港面对怎样的市场局面?

  罗仲荣:品牌及创意对香港很重要,我们深信香港企业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品牌及创意及设计,在发展品牌方面,未来10年特别重要。

  未来发展涉及三个层面。第一,我们看看工业发展的局面,中国在过去25年成为世界工厂。同时香港在大珠三角变身世界要的工业区域,在两三小时车程的经济圈内,香港、内地及国际企业合共聘用了超过5000万名制造业工人(港企聘用1000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韩国的制造业工人在高峰期总数也只是350万人,台湾200万人。5000万人是一个很大的数目,有人会说,数目是很大,但当中大部分是低技术低价工人。但这只是10年的情况,今天在大珠三角区域内,已有很多高技术生产线,不过香港企业大部分只是在做OEM及ODM,为其它企业进行生产或设计。

  现在他们当中很多已改为发展自己的品牌,这将会对香港工业带来重大的转变。第二我们看看香港的本土经济,我们有700万人口,我们是中型城市。由于制造业北移,现时香港GDP超过90%来自服务业,我们的服务业打造了很多著名品牌,相信我们的服务业贸易,将是未来10-20年香港出口增长的另一发动机。

  像国泰航空、文华酒店、半岛酒店等等,已成为国际著名品牌。另一新发展是亚洲已形成一个区域市场,亚洲有庞大人口,但以后基于入口限制,分割成几个区域市场,但随着近年政治及经济局面变化,这些限制将会逐步减少,这是亚洲品牌建设的黄金机会。

  我们经常说,品牌很少建基于出口市场,重要的品牌都是由庞大的本土市场开始,由于香港市场小,所以很难建立大型国际品牌,随着中国内销市场逐步开放,得利于CEPA优惠,我们是13亿人口市场的一部分。

  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也在快速开放中,形成品牌建设的机遇,去年我们在理工大学决定投放更多资源在品牌管理,促进香港、内地及区内,以及国际合作。

  内地等同10多个市场

  《21世纪》:近年一些香港工业家开始在内地开拓品牌,但发展看来不算顺利,你有甚么观察?

  罗仲荣:现时港商普遍的毛病是贪心,一下子希望进占全中国市场。然而中国之大,不能视为一个单一市场,而是应以十多个市场来考虑。单是华东,已有一亿人口,市场较德国更大,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需要、消费习惯和竞争对手,全面铺开等如同时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布点。所以我建议在内地打品牌不应在全国推开,而是逐步推行,先在一个最有信心、最有优势的区域建立据点,形成一个销售网,然后再推广至另一区域,这肯定是长期投资。

  港商在内地打品牌,还要面对国企及民企的挑战,人家已有一万个销售点,他投放100万元打造一件新产品,出来便在一万个点有售,你由100个或者1000个分销点开始,同样投入100万做一新产品,效果只是人家的10%以至1%。但这需要长期投资,才能逐步看到成果。相对于OEM及ODM的低风险,未来香港工业面对更大的机遇,同时也有更大的风险。

  《21世纪》:香港政府近年也强调要发展香港品牌,在这方面如何为香港工业注入新动力?

  罗仲荣:作为行政会议成员之一,我的分工没有直接参与品牌建设活动,曾特首曾荫权已非常了解品牌对香港的重要性,不过香港政府在推广香港品牌活动中,没有区分制造业及服务业,事实上香港的制造业,已经渗入了很多服务业的元素,日后香港品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对制造业及服务业同样有利。

  《21世纪》:有些香港企业近年投入在科研中,但却投诉往往未能参与国家的一些科技评选,得不到来自中央的协助。

  罗仲荣:这也不尽然,像我出任主席的香港科技园,便有所谓“7+1”计划。(香港科技园公司2004年6月宣布与国家科技部合作,联合北京、上海及成都等7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在香港签署了“7+1”合作协议,内地与香港政府分别投资7亿元人民币及3亿港元,推动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

  我的理解是中央有任何扶助工业及科技的重大政策,都不会遗忘香港,也不会歧视香港的企业。

  《21世纪》:向前看的话,你认为香港工业未来的发展路向是如何?

  罗仲荣:香港的中小企以灵活见称,往往办自身的努力发展,对政府的期待不多。如果我是一家只有100人的企业,我不会因为珠三角成本增加及环保要求提高而搬厂到广西、湖南等西南部省份,而是朝高增值方向发展。

  我认为设计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范畴,我兼任香港设计中心监察委员会主席,知道在设计方面香港的潜力很大,未来5-10年将是内地制造业利用服务业进行升级的高峰期,而香港的设计业比内地成熟,又吸收了大量国际人才,在国际视野等方面都比内地胜出一筹,再加上创意产业在香港非常集中,这些优势能为内地制造业提供专业的增值服务,共同发展大珠三角工业区(珠三角加上香港及澳门特区)及泛珠三角工业区(九省两区)。

(责任编辑:铭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罗仲荣 | 金山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