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公司新闻 > 可持续发展

因变革解决温室气体排放 绿色公司清洁地球受宠

  商业公司正在开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政府需要帮助推进这一趋势。

  作为本年度G8峰会的东道主,德国正在尝试让世界其他各国同意履行它们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终止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而美国并不愿意接受欧盟定下的过高减排目标,而是建议世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之间进行单独的减排谈判。

环保人士批评美国就像是于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那样,回避温室气体问题。

  绿色变革之风

  然而,从2001年以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运动一路走来颇为顺利。美国各界,特别是工商界人士对于气候变化的态度已经与六年前迥然不同。

  直到不久以前,工商界还倾向于不赞成地球气候正在发生变化的说法。这一想法隐含着这样的担忧:工业对地球造成了损害,因此它需要对地球遭到损害的后果负责。既然公司没能看到它们所造成的损害,因此它们普遍都在争辩说地球的气候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样的情况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近来,美国工商业人士竞相证明他们的公司是“绿色”的。出现这种变化的部分原因在于美国政治气候发生了迅速的改变。美国国会将要通过五项温室气体控制议案,而大多数2008年总统候选人都表示支持这些议案。如果这些联邦法规将会出台,那么美国各大公司就需要支持这些法规,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够参与到这些法规的制定中。因此,这些公司需要被人们认为是绿色公司。

  绿色公司受宠

  但是,公司进行绿色变革的动力不仅仅是出于对联邦法规的担心。更加清洁的能源意味着新的技术和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些希望在温室气体排放受限的未来占据有利竞争地位的工商业人士需要做的不仅仅只是和推动绿色环保事业的前总统戈尔照相,而是要对更清洁的能源技术进行投资。

  这一变化在世界最大的单一温室气体制造者——发电公司身上表现得很明显。2003年时,美国发电公司研发投入所占公司收入的比例甚至小于美国宠物食品公司的这一比例。但是,这种现象正在发生改变。

  据统计,全球投资于可再生发电、生物燃料和低碳技术的投资已经从2004年的280亿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710亿美元。清洁能源公司的股票一路飙升;硅谷的风险投资家们争相投资这一行业,相信这些公司能够开发出革命性的技术,将清洁能源的价格降下来,取得当初软件行业那样的辉煌成绩。

  像BP公司和通用电气这样的公司对更清洁的能源进行投资时,清洁能源的价格就会降下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电力价格已经从1970年代的每瓦20美元降至2004年的2.7美元(只是由于德国政府对太阳能电能提供补助才又使光复电能的价格大幅上涨)。风力发电的价格已经从1970年代的每度电2美元降至现在的5-8美分,这一价格已经接近煤炭发电2-4美分的价格。更多的投资将会推动清洁能源价格的进一步下降。随着发电成本差距的不断缩小,从不洁能源到清洁能源的转换成本将会下降。

  然而,公司新近对清洁能源产生的热情只是黑暗大地上一片脆弱的绿色嫩芽,很多因素都可能将这些热情浇灭。比如,石油价格的持续下跌就会减少公司对成本更高的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但是,更大的风险是政治风险。公司纷纷投资化石燃料的可替代能源的原因在于它们认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未来会受到政府的限制。如果政府不采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那么这些投资最终将会萎缩。

  寻求政府有效作为

  对政府而言,鼓励公司投资清洁能源技术的最好途径就是征收二氧化碳排放费。据联合国相关部门统计,若将二氧化碳的排放费用定在每吨20-50美元的区间里,那么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便会一直维持在550ppm这个大家公认的安全水平上,直至本世纪末。每吨50美元的二氧化碳排放费用将会使美国石油价格上涨约15%,电力价格上涨约35%,但这种价格涨幅与近期油价和电力价格的波动相比远称不上残酷。

  全世界每年只要牺牲大约0.1%的经济增长就可以将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550ppm的安全水平上。

  征税和总量管制(cap-and-trade system)是对二氧化碳排放收费的两种途径。但商界和政界人士都会尽力避开“征税”这个字眼。欧盟尝试过总量管制的做法,但目前为止并不成功,主要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定价过低,不能达到一个可以影响商业决定的水平。

  欧洲已经加强了它的总量管制政策,将二氧化碳排放定价提高到了一个足以能产生不同结果的水平上。然而,欧洲的一己之力无法拯救我们的地球。美国的表现至关重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且如果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不参与进来,那么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未来最大的污染者将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在同气候变化的斗争中,最好的消息莫过于公司开始认真地对清洁能源投资。但是,唯有各国政府做好了向二氧化碳排放收费的准备,这些投资才会繁盛起来。各国政府采取这一举措的成本并不十分巨大,而无所作为的代价却可能很高。

  英国《经济学人》2007年6月

  编译:符力

  

(责任编辑:雍非)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