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的2007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9041亿元,同比多增4933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1678亿元,同比多增136亿元。对此,相关媒体评论说,经过了连续两个月的大幅度下降,居民储蓄存款搬家的现象在6月份出现了“急刹车”。
但是,倘若由此得出“储蓄回流银行”将成趋势的判断,就大错特错了。现在我们常常说“流动性过剩”,这个新概念包含着两层意思,既包括“过剩”,还包括“流动性”。亦即是说,这个“流动性过剩”不是凝固不动的,而是四处出击的,说得“俗”一点,就是哪里有利可图就往哪里钻。央行发布的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就显示,高达四成的居民倾向于购买股票和基金。不少银行界人士也认为,红火的资本市场改变了老百姓的理财习惯,这不是短期内能改变的。应该说,这个判断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年我国居民储蓄率已经呈长期稳步下降趋势。1992年,居民储蓄率约为22.6%,到2003年则降到了18.1%。从统计数据上说,居民储蓄率等于两个因素的乘积:居民的储蓄倾向、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对这一趋势,著名经济学家李杨的看法是,居民储蓄倾向下降,反映出国家持续推行的增加国内消费的基本战略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中持续下降,主要由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比重的双下降所致。储蓄率“江河日下”,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折射。
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看,“储蓄回流银行”也已显得不合时宜。近几年,我国直接融资比重只在10—15%之间,前几年还呈下降趋势,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这一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目前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10多万亿元,城乡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存入银行储蓄的比例为84.5%,只有15%左右是投在股票、债券、基金、社保等方面,而英、美、日、德等国的居民资产一半以上至80%都投在直接融资上。这些都表明,我国发展直接融资的潜力很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鲜明地将扩大直接融资写进了中国未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将其视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首要着力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储蓄不断地流出银行到资本市场上来,自然会成为一个趋势。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