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转轨专区

“刘易斯拐点”并未出现

  光明日报日前刊登潘璠的文章,表示不认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不会很久”的判断。所谓“刘易斯拐点”,即: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后再也没有富余劳动力了。

  文章说,中国社科院前不久发布报告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远没有想像的那么多,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这个转变的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这个转变会带来城乡劳动者工资的上涨”。经济学家吴敬琏(吴敬琏新闻)去年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文章说,笔者赞成“人口红利不可能无限期延续”的观点,也赞成提高农民工待遇,但不认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不会很久”的判断。

  实践中“拐点”并未真正出现

  文章指出,首先,包括拐点在内的刘易斯模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刘易斯虽提出了二元结构,但却又忽视了农业自身的发展。按照他的设计,当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二元结构便转变为一元结构。他的模型后来已被费景汉、拉尼斯、托达罗等多位经济学家所修正、补充和发展。事实上,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领域的转移,都是既取决于工业化的发展,也与农业现代化程度紧密相关。“刘易斯拐点”仅是一个理论假说。而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历程表明,在刘易斯模型问世后的几十年中,失业状况一直存在,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所谓的拐点并未真正出现。

  其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仍任重道远。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2.6%,而占就业人口的比重则仍达44.8%,明显高于第二和第三产业;而在2000年,美、日、韩和俄等国,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2.6%、5.1%、10.9%和11.5%。2005年底,我国乡村人口仍高达7.45亿人,比重高达57.01%。这表明,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仍很低。由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及乡村人口的绝对量和比重都相当高,使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继续让多达数亿的农民留在农村就难以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率;不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不可能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数亿人口不可能都在短期涌入城市。所以,在看得见的未来,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劳动力的相对过剩。

  “民工荒”其实只是一种假象

  第三,所谓“剩余劳动力无限供应”和“由过剩向短缺转变”的提法都不尽准确。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农村劳动力对二三产业似乎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在这种局面下,农民工市场也不是完全的买方市场,缺人和“跳槽”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近些年来屡次出现的“民工荒”其实只是一种假象,也并非真正意义上劳动力短缺的信号。形成这种假象的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有打工意向的农民并不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不了解各行业的技能要求和待遇情况;二是制度设计不合理,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报酬标准、福利待遇被压得过低,与农民工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

  假如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个“拐点”,那么,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拐点还有很大距离。有专家认为,一旦廉价劳动力出现市场短缺,对于中国整个经济的挑战将是巨大的。前面的分析已表明,劳动力在未来不会短缺。至于是否廉价,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劳动力成本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劳动力短缺。当前,我们应依照国际惯例,让劳动报酬的高低与科技含量的高低成正比,与岗位的稀缺程度正相关。

(责任编辑:铁刚)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易斯 | 吴敬琏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