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中国占全球出口的比重翻了一倍,达到8%。同时,中国也成为了亚洲其他经济体的前五大出口目的地之一。在这一变化的背后,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制造业中心。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数字,2007年上半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9809亿美元,半年的顺差也高达1125亿美元。
新兴贸易大国带来的三大影响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崭露头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中,中国置换了其他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但是也为它们的商品提供了一个重要市场。中国在整体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96~2001年的13%上升到了2005~2006年的22%。同时,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占中国进口的比重从31%上升到了35%。
第二,中国进口中的生产性输入,特别是为了出口而进口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中国进口中的70%是中间产品,这些货物中的57%来自其他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和日本。同时,消费和资本货物占了中国出口到美国货物总值的72%,占出口到欧盟的68%。这表明了生产流程在亚洲正在纵向整合。
在2004~2006年间,中国占据了全球石油需求年增长量的37%。在亚洲,目前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同时,预期的需求每年增长5~7%。中国也是全球市场上铜、镍和锌等商品的最大消费者,考虑到其对这些商品的高度需求,国际市场上这些商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因为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基础设施的投资仍然特别庞大,这样的需求很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第三,中国的出口正在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和缺乏先进制造技术的商品转向更多的技术密集型商品。在1998~2005年间,在出口的最终商品中,消费品所占份额从48%下降到了32%,同期资本货物所占比重从15%上升到了26%,剩余部分主要是中间产品。在总出口额中,制造业出口所占份额也在上升,更加先进的产品比如机械所占份额也在上升。
对贸易机会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中国对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贸易机会产生了混合的影响:它既是潜在的竞争者又是商品和服务的新市场。对于那些与中国构不成竞争的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商品出口商来说,它们得到的进入全球贸易体系的机会为它们带来了一些贸易收入,尽管因为石油价格高涨冲销了这些国家一部分贸易收入。
现在,这些经济体主要是对中国供应生产性输入。不过,以后,通过中国在低附加值和装配线上的重组,预期这些经济体将会获得一些净收益。比如,伴随着中国的竞争转移了原本在韩国出口到发达经济体的PC装配线,一些影响也许会通过中国需要韩国的PC组件比如半导体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掉。
与此相反,与中国在最终产品上形成竞争的那些经济体,在没有对中国生产性输入抵消的情况下,它们的贸易机会将会大幅度减少。在纺织品和服装行业,中国转移了墨西哥和中美洲对美国市场的供应;中国在一些中间产品上也是一个新兴的竞争者,主要是在电子和电器产品、计算机和汽车零配件行业。
其他一些经济体受到影响的部分原因是它们自己国内的政策问题。比如,中国是销售服装服饰的全球领导者,这与印度构成了直接的竞争。为了生产高质量的商品,中国需要进口高质量的纺织品,但是这些中间品主要来自日本和新兴的发达经济体。中国不讳从印度进口这些纺织品,即使印度是此类商品全球第二大的出口商。部分原因则是,印度政府部门在出口纺织品方面存在种种限制。
如果中国的进口需求已经开始反映它自己的最终国内需求,同时也来自于出口商品的进口性需求,最终,中国的全球整合创造了大量有关中间商品的贸易机会。中国自身对最终消费商品的需求仅仅占了中国总进口量的4%。
与此相关的中期问题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商品与中间品的大规模需求是否是可持续的。最近的证据表明,中国国有企业很容易地获得正规金融系统的支持鼓励了过度投资和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降低。事实上,国有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比私营企业大约低30%。根据估计,如果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条件下,中国能够减少其占GDP5%的投资规模,同时能够提高消费。
很容易地获得银行信贷将会把银行业暴露在国有企业缺乏赢利能力的风险之下。根据政府部门的数据,大约40%的工业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有记录的累积利润中大部分是由少数几家企业创造的,资助这几家企业发展的资金基本上是由未分配利润而不是来自银行借款。这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们贷出款项的很大一部分有可能成为呆坏账,这将令中国的经济增长大幅度放缓。这表明,除非中国的银行们在这期间变得更加具有赢利能力,否则这将意味着大量的财政风险。
亚洲其他经济体的竞争与合作 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将成为拥有更多先进技术的竞争者,在更多的制造业就业机会转移到中国的趋势不断加速下,中国将挖走更多的先进技术制造生产线。在这方面还有一些乐观的因素。尽管中国吸引了流向新兴市场FDI的大部分,但是它所占的份额正在下降,从2003年的39%下降到2006年的26%。
亚洲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反弹冲击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领先优势,这改变了外部需求冲击被转移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渠道,同时也影响到了贸易流的运行模式。美国经济的减速影响到了亚洲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它们对美国需求的出口降低了,但是,它也会受到中国对美国需求的出口的间接影响。
比如,美国进口减速10%将直接影响韩国出口减速1.5%。然而,同样的冲击也将减少中国出口2.1%,这种间接影响将再导致韩国的出口下降1.3%。美国经济的减速也引起美元兑亚洲货币的贬值,这也会带来进一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汇率政策的变与不变 贸易网络的发展很可能会影响到汇率政策,但是,具体的影响将取决于直接贸易竞争、通过生产网络的贸易和因而发生的同步商业周期等因素的范围。比如,为了平衡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人民币需要对美元升值。中国内地的亚洲邻居有关汇率政策的反应将取决于它们和中国的竞争程度,或者与中国组成生产网络的类型。
一方面,相邻经济体为了和中国内地在第三市场展开竞争,他们希望看到自己的货币对人民币贬值。这其中的一个指标是出口货物的交叉程度,比如在中国和泰国之间这一指标从1998年的50%上升到了2005年的55%,在中国和韩国之间,同期从44%增加到了56%。相反的是,中国并没有和绝大多数拉丁美洲经济体形成竞争,墨西哥除外。
另一方面,亚洲邻居和中国通过生产网络相连,它们对中国的出口正在增长。为了避免外部失衡和经济过热,这些经济体希望保持它们的货币与人民币一致。这种因生产网络产生的商业周期同步性增加将导致东亚货币更贴近中国。这种互相影响令人沮丧,但是,这也意味着它们之间的汇率对贸易流量并不敏感了。
作为一个新兴的主要贸易经济体,中国已经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未来几年里,中国在经济增长上取得多大的成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国际清算银行研究与政策分析部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