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太多前兆铺垫之下,中国公司在国外最大的一笔投资悄然推进。同时,这也成就了中国金融改革的精彩一笔。
2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国家开发银行与英国巴克莱银行正式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及战略合作备忘录。
作为国内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此举意义颇重。
我们注意到,国开行有关负责人的表态中有这样的描述:“国开行这笔金融投资是从自身的战略、商业和财务考虑的,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决定和市场行为,是国开行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改革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从中国经济宏观角度来看,正如海外舆论所评,此举将不仅成为中国在国际商业活动中扮演愈加重要角色的最有力印证,还将进一步呈现全球财富的最新流向,即资金越来越多地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流向西方发达国家。因为就在两个月前,中国政府同意将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投资于黑石集团。
而从中国金融业角度而言,随着政策性银行更深入地步入商业化改革,金融业的资源配置将大大优化,从而将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
熟悉中国金融历史的人都清楚,所谓政策性银行,都是在特定时期,为了特定目的而成立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如主要承担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重大项目的长期融资的国开行,负责农副产品收购贷款以及扶贫的农发行,还有负责国内进出口贸易金融支持的进出口银行。
随着时间推移,过去需要政策性金融大力支持的产业已更多地成为成熟的商业竞争性行业,商业金融模式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除了外部变化,政策性银行自身积年累月形成的不良资产也令其很难再按既有的模式负重前行,进行商业化改革成为必由之路。
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三大政策性银行已经开始更为明确的商业化改革动作,截至目前,三大政策性银行都与全国工商联签署了银企合作协议,更多的民营企业也将有可能获得他们的金融支持,而这,仅仅是他们进行商业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从政策性银行自身来看,商业化条件也已具备。比如在陈元(陈元新闻)领导下的国家开发银行,2006年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76.5亿元,资产回报率为1.19%,盈利水平甚至高于一些商业银行,即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中的佼佼者。
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质就是为了能让优良的金融资源应当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在完成阶段性政策任务之后,往日的政策性银行在商业社会中大显身手的时代已经来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