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央行连续加息,而且时间相隔甚短,习惯在银行存钱或买国债的保守型投资者发现,每加一次息,自己便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每次随加息将存款转存或将国债提前兑付,到头来收益可能为零;不转存或不提前兑付,则几次加息过后,存款和国债的收益率远远低于市场水平,实际处于负利率中。
理财专家建议,对于短期内没有固定用途的资金,投资者可以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替代银行存款和国债,以冲抵加息和通胀带来的风险。
案例一:
定存存了5个月
不如取出转存
今年3月1日在银行存5万元两年期定期存款的王老先生,今年来为转存的事费尽心思,自今年3月以来,央行已连续加息3次,两年期存款利率已由年初的3.06%上涨到3.96%,累计加息幅度达0.90%。
之前由于担心每加一次息,就转存一次,到头来可能两年过去也只能获取活期利息,王老先生一直坚持没有转存。不过,随着央行的不断加息,自己存款的利率与市场利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王老先生心里很不安,自己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继续存下去的话,则明年3月1日到期时,只能获取50000×3.06%×165/360×0.8+50000×3.06%×555/360×0.95=2801.8元。
而如果7月21日取出转存的话,则利息收入等于50000×0.72%×140/360×0.8+50000×3.96%×25/360×0.8+50000×3.96%×555/360×0.95=3121.8元,比一直存下去利息收入高320元。这次王老先生毫不犹豫地去银行将钱转存了。
案例二:
国债拿了50天
不如提前兑付
今年4月1日第二期凭证式国债发行时,张先生购买了5万元三年期的国债,当时票面年利率为3.66%,而当5月19日央行加息后,正在发行的第三期凭证式国债的3年期利率已经上调为4.11%,比之前高了0.45%。张先生面临是否提前兑付的问题。如果持有到期,张先生获得的收益将为50000×3.66%×3=5490元,如果在5月20日提前兑付并购买第三期国债,则在前50天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利息收入,而且还要扣除0.1%的手续费,不过,即使如此,张先生的收益为:50000×4.11%×1030/360-50000×0.1%=5829.5元,也比持有到期划算。
最近发行的2007年第一期电子储蓄国债,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期限2年的品种,年利率为3.42%,当时由于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69%,扣除20%的利息税后,仅为2.952%,该期储蓄国债仍有0.468个百分点的利率优势,而此次加息和减税之后,2年期定期存款的税后利率升为3.762%,比电子储蓄国债利率要高0.342个百分点。
加息周期下理财产品坐享收益
中大君融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丹平博士表示,目前存款和国债面临的尴尬,实际上说明了市场上是不存在零风险的投资产品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必须面对通货膨胀和加息带来的实际负利率风险。
投资者在投资时,一要进行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二要进行期限的匹配。对于存款和国债这类固定收益率品种,如果在时间上有匹配,比如孩子两年后要上初中,父母在一年前买了一笔3年期国债,就是为了到期时用来支付孩子的择校费的,这种情况下,即使继续持有不划算,也没有必要提前兑付。而对于那种没有时间匹配,纯粹用来投资而且短期没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则可以考虑将存款提前取出或将国债提前兑付,然后购买一些收益较高、又能从加息中获取收益的挂钩型理财品种。
对于理财产品期限的选择,毛博士表示,虽然目前处于加息周期中,利率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也不必全部选择短期品种,对于短期内没有指定用途的资金,可以50%的比例购买1年左右的短期品种,50%左右的比例购买3~5年的中长期品种。因为期限相对较长的话,保本的比例较高,获取高收益的几率相对较大。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目前市场上的债券型、信用联结型、新股申购型和挂钩型理财产品,都是本金安全性较高、收益也较银行存款和国债高的品种,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加息和通胀带来的风险。
目前,债券型和信用联结型理财产品收益率也跟随央行加息步伐水涨船高,目前债券型理财产品期限较短,以一年内的产品居多,目前在售的3个月品种年收益率在2.65%左右,如招行的金葵花人民币债券理财计划;信用联结型产品一年期收益率则在4%左右,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而挂钩型理财产品则根据市场的不同而收益浮动。(方利平)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