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联对外公布的一份报告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番言论是银联暗示各家银行收取“额外费”的信号,银行有可能采取新一轮的收费行动。
银行ATM的跨行查询费叫停刚告一段落,又有声音传出称,ATM跨行收费远低于国外水平,“额外费”不收取是一重要原因。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番言论是银联暗示各家银行收取“额外费”的信号,银行有可能采取新一轮的收费行动。但银行业和专家均向记者表示,尽管银行在ATM上收益无法与投入相提并论,但由于国内的收费环境并不成熟,盲目向持卡人再次收费只能重蹈“跨行查询费叫停”的覆辙。
额外费目前国内不收取
一家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银行卡部负责人对记者解释,ATM业务主要收费项目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批发费用和零售费用。批发费用指成员机构支付的与交易笔数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转接费、交换费。转接费由发卡机构向ATM网络方(如银联、MASTER、VISA)支付,交换费由发卡机构向ATM出机方支付。而零售费用指成员机构方向持卡人收取的费用,包括:取款手续费、查询手续费、额外费等。额外费是指ATM出机方直接向持卡人收取的费用。
这位人士说,从目前国外ATM发展成熟的国家看,都是由持卡人最终承担ATM交易成本,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直接向持卡人收取较高的跨行费,以澳大利亚为代表。而第二种就是银联所提的,由银行向持卡人收取额外费,以美国、英国、加拿大为代表。以美国ATM跨行取款交易为例,持卡人共需支付1.00美元的跨行费和1.50美元的额外费。
不过,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90%以上不知道ATM“额外费”是何物。也有市民认为,银行已经收取了跨行取款费、银行卡年费等费用,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名目繁多的费用?难道与国外接轨就是收费吗?
银行担心激起“民愤”
面对国外日益成熟的收费模式,国内银行仍然“一筹莫展”。广东某国有银行副行长对记者坦言,目前国内银行业处于体制转变的关键期,银行免费服务的观念在老百姓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短时间很难扭转过来,需要循序渐进地灌输“收费合理”的观念。因此,此时若再次高举收费大旗,肯定不得人心,所以短时间内收取ATM额外费不现实。
而银联报告称,到2006年底,我国ATM布放量才达到9.78万台。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10年,ATM规模将达到20万台;到2014年左右我国城市地区ATM市场将步入成熟阶段,市场规模约为41万台。
某股份制银行银行卡中心有关人士则认为,即使从目前中国ATM的现状来看,也不具备全面收费的硬件条件。
他说,国内ATM的人均保有量远不能和国外相比。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的ATM市场已经趋于成熟,每百万人拥有1201台ATM,2006年6月底,ATM数量2.46万台,比上年增长仅1.83%。因此,在中国如此高增长的市场,银行如高举收费大旗,很容易流失客户,激起民愤。
金融专家:为扩大ATM收益银行应控制成本
中山大学金融系教授黄伟说,银行业提高ATM收益不应只从收费入手,而应从成本控制和集中化管理方面多想想办法。
他进一步指出,经测算,国内银行ATM的平均每笔交易成本为2.4元左右,网点平均每笔交易成本为4.6元左右,网点的服务成本只是ATM服务成本的2倍。而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一个ATM管理人员最多能够管理800台ATM,国内银行的一个ATM管理人员大约只能够管理数十台ATM。如此低的效率怎能和国外银行比拼?
他建议,银行应对自助设备集中管理,从地市集中过渡到省级集中,最后全国集中。银行充分了解所辖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开通交易是否满足该地区客户交易需求等,以提高开机率,降低管理员劳动强度。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