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万隆·成长投资顾问群
提要:目前ST板块的联决上涨,是昙花一现的反弹,还是具备长久持续力的反转行情呢?从基本面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ST板块的上涨是属于反转性质,理由如下。
目前ST板块的联决上涨,是昙花一现的反弹,还是一次具备长久持续力的反转行情呢?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很难判断走势妖异的ST板块是否还会来几次势头凶悍的洗盘,其诡异的走势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主力图谋。
表面上来看,这并不符合目前提倡的成长价值投资理念,有投机之嫌疑。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却是对成长价值理念和现实宏观环境相结合后,我们提出的符合目前市场实际情况的客观判断,而不是简单的用静态价值投资理念的教条主义来分析事物。
一,大量资产重组势在必行
根据媒体的报道,证监会目前压制了大批的资产重组审核,其根本目的是防止对题材股的过度炒做驱动市场过热。但从实际上来说,我们认为这种行政限制的方法并不符合现在的客观市场规律,正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题材股的重组行为最终是压不住的。
主要因为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由于长期的产业结构失衡和国内外失衡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是客观存在的,很难用短期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扭转。而实际上我们也看到,虽然央行不断的提高利息和提升保证金率,但是依然没有对目前资金过剩的现状和结构性投资过热产生根本扭转性的作用。也就是说,资金充裕资源过剩和经济发展偏快是必然的,合理的策略是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将过剩的资源引导到部分应该着重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龙头型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大规模资产重组就是势在必行的了。而且在上半年经济增长偏热、物价上涨加速的压力下,这种基于重组形式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很大的紧迫感,是越快越好。而具备优化资源配置能力的证券市场,则是目前最理想的平台,借助其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来调整产业结构,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最优选择。央企资产的大规模重组整合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棋。
这也就意味着,股市的大量资产重组行为是必然而且紧迫的,而以ST股为主的壳资源则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非常珍贵了。虽然大量资产重组行为确实会带动投机型资金爆炒题材股,导致部分没有实质重组题材的个股也浑水摸鱼,给股市长期发展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但是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大利益相比,证券市场一个领域就显得非常微不足道了,孰重孰轻管理层是非常清楚的。
二,生死大限的倒逼
由于股改等因素,目前大部分ST股都面临着不重组则可能退市的局面。这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其相关的大股东,以及当地地方政府都构成极大的压力,并且直接涉及其利益上的得失。可以说,越是接近年底,这部分上市公司的重组压力和紧迫感就越大,就越可能上演生死时速下火线重组的好戏。尤其大部分大股东是国有企业的ST类上市公司,更是担负了很多非经济因素(如员工安置和社会稳定等),在国有资产重组的背景下,很容易成为救死扶伤的注资平台。
另外本栏目文章也曾经提到过,过高的股价是让大股东重组动力减缓的重要原因。但目前题材股经过一轮暴跌后,股价大半都腰斩,这种负面因素的影响显然在减弱。
三,从博弈的角度来看,目前也是先知先觉的主力运做题材股的好时机
由于题材股的暴跌,其投机性风险被充分释放出来。但是站在一般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巨大的亏损给其造成了较大心理阴影,并且由于舆论大环境的影响,投资者对ST股的厌恶被进一步加重。也就是说,一般投资者和部分追求稳定收益的机构目前对题材股的炒做可能表现得非常抗拒。而大部分市场投资者的不认同和偏见,反而容易让题材股的股价处于一个相对低位,水份和泡沫被充分压缩,为真正了解题材股的主力资金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当然,如果还有一两轮的洗盘,则更容易让市场淡忘ST题材股,对主力的操作也更有利。关键是从基本面上来看,时间是否允许其长时间的酝酿底部。
另外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下,在众多散户对这类个股失去信心,而基金也都不会去购买这类股票的时候,究竟是谁在悄悄的建仓ST股并推动整个板块呈现连续多日的持续上涨。ST股的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思考。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