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印度记者 任 彦
最近一年来,中国商人仿佛一夜之间发现了印度的商机,纷纷来到印度考察“淘金”机会。由于中国商务考察人士猛增,中印航线座无虚席。东方航空公司在半年前将飞往新德里的航班由以前的一周三班调整为一周四班,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也开通了北京到新德里的航班,每周三班。
去年11月举行的新德里国际博览会上特意将18号展馆辟为“中国馆”,专门供与会的400多家中国企业使用。新德里一家翻译公司的经理辛格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几年前只有一名汉语翻译,现在已增加到5名,仍供不应求,他不得不经常从尼赫鲁大学中文系和德里大学中文系雇师生做兼职翻译,因为“来印度的中国商人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
来自广东一家家电企业的李先生,经过充分调研后认为,印度市场潜力巨大,价廉物美的中国家电进入印度市场后肯定会受欢迎。他说,印度有近11亿人口,但大部分人家里没有家电产品,同时家电市场为日韩企业垄断,价格贵得出奇。印度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类似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家用电器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保守地估计,这方面的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亿至500亿美元之间。据报道,已落户印度的几家中国家电企业都表现不俗,如TCL公司,进入印度头一年就取得了30万台彩电的销售业绩。
另外,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电信、能源、电力、基建、机械等领域也是大有可为。在电信方面,印度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率还远低于中国,绝大多数用户仍是拨号上网,固定电话、个人电脑和手机普及率也不及中国的1/3。在电力方面,印度的电力装机容量目前只有8.5万兆瓦,缺电率达22%至30%左右,印度电力部计划在2007—2012财年增加电力7.5万兆瓦。至于基础设施建设印度打算在未来5至10年内至少投资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去年在印度获得了高达33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华为、中兴等为数不少的中国公司都已在印度市场上分得了一杯羹。
中国驻印度使馆商务处的一位官员说,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印度是一个“淘金”的好地方,因为中国商品有价格优势和质量保证。但与此同时,也不能低估进入这个市场的困难。据李先生介绍,外国企业在这里寻找当地代理商或合作伙伴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一是砍价砍得太离谱,要求产品既低于成本价又应高质量与符合国际标准;二是对方赴约面谈缺乏时间观念;三是履约风险大。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因为所谓的“安全原因”而被拒之印度国门外。
谈到中国企业和印度的有关政策时,印度工业联合会的一位企业家说:“中国企业来印度不仅赚了印度人的钱,更为印度带来好处,如提升印度企业的竞争力,增加税收,提供就业机会,填补市场空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等。例如中国的TCL公司就在印度直接聘用人员1000多名,间接提供就业机会7000多个。”印度的一家媒体也评论说:“印度限制外资的政策使印度落后了中国几十年,这样的局面必须改一改了,不能再作茧自缚。”
虽然在印度“淘金”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但选择离开的中国企业还是少数。海尔公司数年前曾因水土不服而选择离开,后又重返印度。来此“淘金”的多数中国企业家认为,印度的商贸环境将越来越透明,中国企业在印的投资环境也会越来越宽松。因为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经济交往上的羁绊将越来越少,双方经济的互补性也会冲破人为的障碍。中印贸易额在2000年还只有29亿美元,去年就突破了248亿美元。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印两国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商业往来也将更加频繁。
(本报新德里8月7日电)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