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时代”下《华尔街日报》的政治倾向猜测
在购入道琼斯集团之前,默多克掌控的市值高达700多亿美元的新闻集团,只拥有一些不太起眼的纸质媒体。对于这笔交易,默多克说自己“异常欣喜”,他有理由这样,这的确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然而,对于道琼斯拥有的《华尔街日报》及其庞大的读者,东家的易主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答案是政治倾向加剧,并将破坏“自由市场 自由人民”的理念。就默多克以往的行事风格,人们有理由这么看。虽然,默多克和《华尔街日报》的右翼倾向多有不谋而合之处,但就商业报道和分析立论而言,《华尔街日报》对事不对人,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新闻读物之一。默多克则以保守出名,对旗下媒体的言论倾向影响较深,其中的福克斯电视台在美国更是极右翼的代名词。
此外,默多克左右逢源保障其商业利益的作风,常为业界所诟病。《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们曾警告说,为了扶持自己看中的政治人物,默多克可以一天数次给其旗下众多报纸编辑打电话、发指令,甚至亲自修改头版头条标题。
这些会不会发生在《华尔街日报》身上呢?在我看来,虽然存在这样的风险,但是可能性要小很多。
默多克的胜利只是资本的胜利,而不是其媒体立场的胜利。在传统媒体日趋式微,资本营运大行其道的今天,《华尔街日报》必须融入这个潮流。在过去11年中,道琼斯股票总回报率只有57.3%,而同期一些主要美国大报的标普500出版和印刷指数上扬了5倍多。这与日发行量长期稳定在令人敬畏的180万份的业绩是不相称的。财务状况是导致班克罗夫家族内部产生出售股权争议的直接原因。默多克庞大的新闻集团能够为日报在市场竞争中提供庇护,以及高效的商业运营机制。这也是近期传媒领域大宗并购频繁的共同逻辑。
《华尔街日报》的业界地位意味着其办报理念具有强大号召力,这是它的内核,而不是需要变通的地方。《华尔街日报》需要的是紧跟时代步伐,改革其不成功的商业模式。这些方面默多克是行家理手。
道理虽然是这样,可是这位上世纪70年代从澳大利亚“乡下”到纽约大都会闯世界的“传媒牛仔”,最不缺的就是野心和出人意料之举。本质上作为一个地道的“生意人”(虽然他向班克罗夫特家族宣称自己和几个儿子都是“新闻人”),默多克关心利益过于普利策新闻奖。出于家族和集团利益,默多克或许将日报作为工具也有可能。
不过,应该指出,在这桩收购案中,我们看到资本的强大,但是比资本更强大的是市场;班克罗夫特家族无法对默多克说不,但读者却可以。
《华尔街日报》的威望在于客观精当的报道,冷静的社论,坚定的立场乃至于优美的文字;它始终坚持的独立编辑原则,不仅是专业人士和亿万富翁们投资决策的信息来源,也是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的可靠途径。与此同时,日报的发行规模和公信力同样也是广告商所看中的。
《华尔街日报》的价值和赢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公正自由的传统。这一点不言自明。如果背离这一传统,默多克得到的将是一份颓然倒下的传奇媒体,并让自己变得声名狼藉。毕竟,这不是默多克1981年收购的《泰晤士报》及《星期日泰晤士报》,或是《太阳报》和《世界日报》这样的低级小报。
跟帖
无论如何,人们要看是独立客观的《华尔街日报》,谁都不会卖里面装着二锅头的茅台酒。默多克最好还是在诸如改变收费模式这类问题上多动动脑筋吧!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