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被恐惧和贪婪之间一种微妙的平衡所驱动。然而,现在天平正急剧地偏向恐惧一方。只要投资者仍不确定现在谁来承担目前的信贷损失,恐惧心理就仍将是当前的主题。对于银行家、决策者和投资者等各方而言,这是一个炎热、多汗的夏季
金融市场被恐惧和贪婪之间一种微妙的平衡所驱动。
然而,现在天平正急剧地偏向恐惧一方。有一点变得越来越清楚:金融世界的某些部分经历了一场集体信任危机。
最近几年,银行家们在一股狂热的创新热潮中,利用这些次级抵押贷款创造出了过多复杂的金融工具――然后将这些新产品出售给全球各地的投资者。因而,当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时,相关证券价值暴跌,从而给全球各地的投资者带来损失。
鉴于次级抵押贷款行业只是全球整体金融体系中一小部分,如果阵痛只关系到它,那么事情可能就到此为止了。但引发上周各种事件的问题是,次级抵押贷款事件开启了更为重大的复杂问题:人们对于现代金融运作方式的担忧。
以往,银行发放贷款,然后将它们保留在自己的账上,这样在信贷出现问题时,很容易知道谁在遭受损失。但现在这些信贷已被再次打包,卖给全球各地的投资者,没人知道谁在蒙受损失。毕竟,自出现这么多金融创新产品以来,世界还没有经历过一个信贷周期。
因此,这就是金融体系之所以被恐惧气氛所笼罩的原因。这也使得银行对彼此之间的交易感到越来越紧张。
例如,最近到处流传着这样的谣言:一些欧洲银行在某些投资工具方面遇到了筹资问题,而这些投资工具正是投资于与贷款相关的证券(行话称之为“管道”(conduits),即以“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为自己筹资)。对于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这种工具的恐慌,使得一些欧洲银行难以筹措到短期资金,从而推高了货币市场隔夜拆借利率。这已引发一种危险的自我增强式螺旋下降:随着银行彼此间停止提供信用额度,隔夜借款利率已开始飙升,从而使银行更加紧张。
同时,在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上的损失正促使投资者出售其他资产,比如与企业贷款相关的证券,甚至是股票。这也在压低价格,迫使更多的投资经理进行抛售。
只要投资者仍不确定现在谁来承担目前的信贷损失,恐惧心理就仍将是当前的主题。对于银行家、决策者和投资者等各方而言,这将是一个炎热、多汗的夏季。FT专稿作者吉莲·邰蒂(GillianTett)
《国际金融报》 (2007-08-16 第04版)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