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听说有哪一个经济学家是因专门研究房地产问题而成为经济学家的,而眼下中国的经济学家却几乎没几个没对房地产问题发表过看法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房地产专家,都可以对热得发烫的房地产问题发表看法,比如眼下的话题就多如麻:地王频现带来什么、奥运会后房价会怎样、二三线城市房价会否暴涨、房产信贷走向何方……尽管阐述角度很是不同,经济学家和各色的房地产专家们却面临着同样很容易抉择的命运:挨骂或不挨骂。
在最近的中国地交会上,经济学家林毅夫再次阐述了他在很多场合一贯阐述的几个重要观点,即中国经济仍将高速发展30年,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并毫无悬念地照常把我国经济现阶段与日本等国家作了比较,自然谈到了这些因素综合导致我国对土地和房屋的需求增长态势不可阻挡。与经济学家徐滇庆坚持从他的经济学角度认为房价上涨目前不可阻挡一样,林毅夫先生的宏观大论招来骂声一片,只因为他说了房地产需求不可阻挡的话,而这在很多人看来“好像”可以和“房价还会涨”等价。
当然,挨骂也不是第一次了,他们本人也许是不在意的。可是,包括吴敬琏、茅于轼,他们真是很冤的。他们的观点似乎从未改变过,在不同的重要场合他们基本都发表着一贯坚守的经济观点,况且,他们的研究领域显然不是中观层面的某个行业。如果我们保持客观理性的观察,会发现其实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有一个共通的“毛病”:絮叨。这种絮叨是必然的,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的,除非切实可以证明自己是错的,进行自我推翻。而带着自己成熟的、长期坚守而自成理论的观点出现在不同场合,不论是碍于面子参加的,还是鉴于重要程度参加的,都是他们必然的选择。
这与大多数身处房地产市场一线的地产专家们是有根本区别的。无论是业内专家还是“在野”专家,他们在对房地产问题大声发表看法时,更多地关注于微观或中观层面,这些直指开发、销售乃至运营的操作层面的观点,是专门针对房地产业的,与经济学家们的角度完全不同。即使在媒体的“引诱”下,对相同的问题发表看法时,他们的出发点和思维路线也是大相径庭的。可笑的是,在一片混沌的房地产舆论里,他们都被搅合在一起,每天遭受着目的相同的鞭挞,甚至不分青红皂白。
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事物是无法放在一起讨论的,这是人人皆知的简单道理,惟独到了这个到处充斥着负面语汇的高热度行业,一切都被扭曲了。
请尊重经济学家的“絮叨”,这是他们发表观点、影响决策的有效渠道,无论你接受与否;请正视地产专家的声音,这是他们对所身处的行业应该做的事情之一,无论对错。但请不要再混淆两者的性质,让这混沌继续混沌下去了。
(责任编辑: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