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凤琳
随着基金系QDII的横空出世,银行QDII将如何应对竞争?在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马续田看来,通过“基金的基金”这种形式,银行系QDII完全可以跳出香港市场的局限实现全球配置资产,并通过结构设计使投资股票的比例跃出50%的政策桎梏。
银行QDII新模式:
基金的基金
记者:根据银监会规定,银行QDII产品投资股票目前只能集中在香港市场,香港恒生指数已经很高了,您怎么看待市场风险问题?
马续田:如果直接投资股票组合,银行QDII确实受一些限制。但银监会也留了个“活口”,就是“基金的基金”形式,即只要基金是在香港注册的,我们就可以投资。
香港是个国际化的市场,有很多基金如新兴市场基金、欧盟基金、美国基金等。因此我们不仅关注港股,印度、韩国、越南、巴西等新兴市场都非常好,所以下一步我们准备做“基金的基金”,把全球比较好的基金组合起来做投资。
记者:基金系QDII的一大卖点是全球配置资产。您怎么看这两种产品的各自特点?
马续田:银行QDII和基金QDII的定位肯定不同。在产品线上,银行系QDII比单纯的基金产品丰富得多,不单有直接投资的准基金型产品,还有结构型理财产品,比如和一篮子股票指数挂钩的产品,就很受投资者欢迎,因为产品灵活,而且这种结构化产品保本。
其次,从投资管理看,目前银行和基金QDII都是借助境外合作伙伴投资,在这方面银行起点要比基金公司高。因为基金公司主要力量在国内,而银行由于很早作结构型理财产品,专门有一支研究海外的分析队伍,这是大多数基金公司没有的。在合作伙伴选择上,由于工行的品牌号召力、销售能力强大,因此选择的境外合作伙伴一般是最好的。
虽然基金QDII认购起点低,但银行做5万元起点的理财产品已经有2-3年,有固定的客户群。虽然基金QDII起点低有更大的客户基础,但不一定卖得更好,因为最终的销售还是要靠银行网点。
记者:您觉得国内A股市场的走势对QDII产品的销售会不会有直接影响?
马续田:是有一定影响,但不完全是此消彼长。因为QDII投资者有比较成熟的投资理念,丰富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的理念非常明确,一定是把股票的风险分散到不同股票类型不同市场进行配置的。
我们卖一期时就发现,很多投资者是把A股已经实现的收益拿出来放在海外,因此不会特别影响。
两年内有望到1000亿美元
记者:您如何看待QDII的前景?
马续田:中国处于全球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短期内这一趋势不会改变,虽然国内投资者还是会将大部分资产配置在国内;但我们预计,QDII未来会有比较大的增长,两年内到1000亿美元完全可以预期。
工行很快就会申请新的QDII额度,而且申请的数目会比较大。
记者:QDII该如何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马续田:我们投资港股的产品主要是H股和红筹股,这使得实际汇率风险会在资产价格中规避掉。我觉得,不要怕人民币升值不能直接化解掉。很多投资者认为,要事先对冲掉升值风险,但对冲一定会有成本,这是双刃剑。如果资产价格可以一年增长20%-30%,扣除升值的因素可能还会有10-20%的增长,收益相对还是比较高的。
个人理财产品还将创新
记者:工行下一步会推出什么创新个人理财产品?
马续田:目前我们已经推出系列理财产品,如新股申购型、基金的基金型,下一步我们还计划推出投资未上市公司型产品,主要通过信托或者证券公司资产管理。
在QDII产品创新方面,下一步我们会通过“基金的基金”模式使得投资范围拓展到全球其他市场,还会不断提供好的结构型保本产品。
(责任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