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春生
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新承接船舶订单数和实现利润总额都翻了一番,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均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强劲的增长势头可能让中国船舶工业这艘“巨轮”难以发现“高速前进”中的种种“暗礁”。
业内人士开始担忧,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否存在泡沫,人民币升值的加快、国际市场船价调整等一系列的隐忧是否会给如火如荼的中国船舶工业“浇上一盆冷水”。
订单数和利润翻了一番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上年半中国新承接船舶订单42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5%,其中,出口船舶3913万载重吨,占新承接船舶订单量的92%。手持船舶订单达1054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船舶9200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的87.4%。
业内分析师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全球海运价格的上涨和贸易运输量的增长,促使全球各大航运公司扩大船队规模,而中国的造船价格相比其他国家也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船东订船积极性很高。
而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显示,中国上半年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42%和28%。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均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
在订单大增的同时,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7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其中,出口船舶626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量的83%。全国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151%。
在建和拟建能力已超规划
目前,国内造船能力快速扩张的势头仍在延续。据初步统计,中国在建和拟建造船能力已经远远大于《船舶工业中长期规划》所确定的目标。该《规划》提出,到2010年,中国自主开发、建造的主流船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产量1700万载重吨。
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统计,上半年全球累计成交新船订单10770万载重吨,船舶完工量3760万载重吨,手持订单40410万载重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8.4%和21%。预期下半年世界新船订单还会踊跃成交,全年订单总量有望达到甚至超过去年水平;考虑到市场需求强劲、船位紧缺、造船成本上升以及韩元升值等诸多因素,下半年新船价格还会有所上涨,国际造船市场仍将表现为典型的“卖方市场”。
中船重工集团一位高管担忧地表示,现在是市场好的时候,如果市场需求下降,造船出现供大于求,企业间将出现过度竞争,拉低行业的平均价格。
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相木说:“按《规划》中国造船能力“十一五”末将达2300-2500万吨,这个能力不会过剩,现在国家正着力提升船舶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配套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整体素质。如果目标实现,不会出现泡沫。”
据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以前全世界每年造船需求可保持在5000万载重吨以上,也有乐观预测在7000-8000万载重吨左右。国内航运业对船舶需求也很旺盛。预计2015年期间,四大航运公司的对国内市场的年均新船需求量达到400万载重吨/年以上。
行业隐患显现
目前,中国手持船舶订单中83%为出口船舶,绝大部分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远期合同。上半年,中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54.9亿美元,同比增长61%,出口船占造船总量的80%以上。
分析师称,自2005年7月外汇制度调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累计达到了9%,并保持升值的趋势,这将不断地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利润率,加大经营风险。
据行业内的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造船行业将损失人民币约20亿元。目前,中国主要船舶企业船舶订单已签订到2010年,个别企业订单签订到2015年,其中,出口船订单占70%,江浙、山东、福建等地方船舶企业出口船订单占90%以上。
另外,船价已连续四年持续高位,国际市场船价调整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船价调整如果发生在中国新建造船基地投产初期,将会使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
上半年,上海长兴、广州龙穴和青岛海西湾三大新建造船基地共承接新船订单4262万载重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占世界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增加近15个百分点,骨干船舶企业订单已经排至2011年以后。
同时,利率、税率、出口退税的上调也将加大船舶企业经营风险;国际新规范、新标准不断出台,增加了大型船舶企业的生产成本,部分无法适应的中小船舶企业也可能破产倒闭。
对此,业内研究人士认为,中国船企要防范风险,正视手持巨额订单是把“双刃剑”,应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规避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实施造船新规范、新标准;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造船周期。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