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高达5.6%的CPI刺激下,央行再次打出加息拳。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7年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尽管公众及社会各界对银行再次加息早有心理预期,但有论者认为,这次加息“时”属意外——自2006年央行加息以来,是唯一一次没有选择在周末公布消息的加息。
笔者发现,此次加息还有出人预料的一点——存款利率上涨幅度高于贷款利率上涨幅度,这次已是今年第二次在加息时缩小存贷利差。中国的银行向来都是依靠存贷利差来赚取利润,这种做法势必会增加银行的经营压力。笔者觉得,银行此举,除鼓励企业把更多的资金存入银行,而不是扩大再生产外,更为重要的是,银行方面试图通过减少存贷利差,终结由来已久的“利差时代”,以提高国内银行在世界同行业的竞争力。
前几个月,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发布的《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显示,与世界成熟同行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与之相伴的惊人存贷款利差,中国银行业利差比国外高14倍。尽管此份报告称,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全球股市的市值排名榜上,已经进入十强,其中工商银行已是世界第二。此时,国内银行业利差比国外高达14倍,更值得认真反思。
中国银行之所以长期处在“利差时代”,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在中国,一笔交易银行可以轻松赚到至少300个基点(1个基点等于万分之一)的利差,而在成熟的市场上,能达到20个基点已经很不错了。国外商业银行一般都不是靠“吃利差”过日子,而是特别重视提高银行中介的运营效率与专业化水平,增强银行体系的竞争度。譬如,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美国花旗银行收入的80%来自中间业务。在中国,中间业务的比例要低得多,2001年四大银行中间业务平均仅占8.5%左右。
笔者以为,国内银行要想早日终结“利差时代”,一方面要增强金融产品创新意识。商业银行要摒弃“吃利差,乐不思蜀”的落后观念,尽快适应中国广大客户对银行的要求,从简单的存取钱过渡到更高层次的要求,不断拓展业务,诸如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审计咨询业务、委托贷款业务等等。与此同时,以国外银行进军国内为契机,积极改善服务质量,增强行业竞争力。随着汇丰、渣打、花旗、东亚四家首批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安家落户”,国内除了需要提高自身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服务质量,赢得更多的客户,从而牢牢占据金融市场上的主动权。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